[发明专利]一种地下LNG储罐及其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1657.0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9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肖立;刘洋;黄欢;张博超;姜夏雪;彭延建;扬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谢斌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外罐壁 承台 储罐 内罐 不接触 罐顶 地下 保冷材料 竖直设置 建造 电伴热 罐顶盖 内侧壁 内周壁 外边缘 外侧壁 外周壁 底壁 顶壁 内壁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LNG储罐及其建造方法,包括基坑和储罐,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有承台,所述承台内水平敷设有电伴热;所述储罐放置于所述基坑内的所述承台上,所述储罐的外侧壁完全位于所述基坑内,所述储罐包括外罐壁、9%Ni钢制成的内罐以及罐顶,所述外罐壁沿所述承台的外边缘分布并竖直设置在其上方,所述外罐壁、承台的外周壁与所述基坑的内周壁不接触;所述内罐放置在所述承台和外罐壁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罐顶盖合在所述外罐壁和内罐的顶部,在所述内罐的外部、承台的顶壁、外罐壁的内壁以及罐顶的底壁之间设置保冷材料,形成与所述基坑内侧壁不接触的全地下LNG储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LNG储罐及其建造方法,属于液化天然气(LNG)输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LNG)是由天然气在常压下冷却至-162℃时制取的以甲烷为主的液烃混合物,其摩尔组成约为C1:80%~90%,C2:3%~10%,C3:0%~5%,C4:0%~3%,C5+微量。一般是在常压下将天然气冷冻到约-162℃使其变为液体,体积约为同量天然气体积的1/600,密度约为450kg/m3。LNG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泄露后直接蒸发。由于液化天然气的体积约为其气体(20℃,101.325KPa)体积约1/600,故有利于输送和储存,随着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储罐制造技术的进步,液化天然气几乎是目前跨越海洋运输天然气的主要方法。
无论是天然气液化工厂,还是LNG接收终端,LNG储罐的投资均占有较高的比重,尤其是在LNG接收终端中,储罐的投资约占其总投资的30~40%,可见LNG储罐是整个LNG产业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6年大型LNG接收站投产以来,中国LNG储罐的最长运营时间已经达到11年。目前国内大型LNG储罐的数量已经达到40多个,LNG的累积进口量已超过1亿5千万吨。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2020年天然气消费比重将提高到10%,2030年天然气消费比重将提高到15%,在此背景下,国内LNG接收终端进入快速建设期。与LNG储罐建设相对应的是储罐核心技术的发展,中国已完全具备LNG储罐的自主设计能力,储罐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又不断的推动施工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目前所建储罐全部为地上结构,从受力性能来说,地下储罐更具优势。地下罐具有更好的抗震性和安全性,受到空中物体碰撞的可能性小,受风荷载的影响小,泄漏的影响小等特点。
地下LNG储罐目前在国内没有相关研究,更没有应用。因此统筹考虑地下LNG储罐特点,形成一套完整的地下LNG储罐结构技术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性能好、受风载影响小的地下LNG储罐及其建造方法,解决地上LNG储罐在高地震力作用下结构受力性能较差的问题,提高储罐结构的安全性,减小储罐泄漏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LNG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坑,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有承台,所述承台内水平敷设有电伴热;
储罐,所述储罐放置于所述基坑内的所述承台上,所述储罐的外侧壁完全位于所述基坑内,所述储罐包括外罐壁、9%Ni钢制成的内罐以及罐顶,所述外罐壁沿所述承台的外边缘分布并竖直设置在其上方,所述外罐壁、承台的外周壁与所述基坑的内周壁不接触;所述内罐放置在所述承台和外罐壁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罐顶盖合在所述外罐壁和内罐的顶部,在所述内罐的外部、承台的顶壁、外罐壁的内壁以及罐顶的底壁之间设置保冷材料,形成与所述基坑内侧壁不接触的全地下LNG储罐。
优选地,所述储罐的上半部分伸出所述基坑的顶部,形成与所述基坑内侧壁不接触的半地下LNG储罐。
优选地,所述储罐、承台的外周壁与所述基坑的内周壁呈紧贴设置,在所述外罐壁内竖直敷设电伴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1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罐体
- 下一篇:气室连接结构及船用C型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