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1199.0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8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红;冯伟;江世宇;付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08;H04W3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基站 公网 方法和装置 移动终端 追踪 频点 目标用户选择 无线链路失败 建立失败 接收失败 目标用户 下行信号 小区重选 用户信息 预设操作 周边小区 空闲态 连接态 目标UE 信号比 同频 吸附 小区 成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和装置。该方法中,获取公网频点、PCI及周边小区频点优先级后,模拟基站建立与目标UE所在公网同频同PCI的小区,以增加对目标用户的干扰,通过执行预设操作促使UE由空闲态向连接态接入,在发起随机接入的过程中,UE受模拟基站干扰,下行信号接收失败导致接入不成功,最终无线链路失败,UE发起重建立,而模拟基站的信号比公网要强,模拟基站没有该用户信息,重建立失败,UE进行小区重选,目标用户选择至模拟基站,即被吸附,从而实现对UE的追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已经从2G/3G网络快速转向4G网络,4G不仅使得网络使用的技术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使得对目标用户的追踪变得更为困难。
目前公安系统普遍使用4G目标用户追踪方式是:利用LTE模拟基站及相应的能量检测装置实现对4G目标用户的追踪。配置模拟基站的工作参数,使得周边空闲态4G目标用户重选至模拟基站构造的小区中,即吸附终端,构造小区向重选入目标用户索取LTE终端唯一识别码,并不断触发其发送上行数据,同时依靠能量检测装置逐步靠近,最终确定4G目标用户的位置。然而,对于在公网信道质量较好的移动终端,本身不会启动同频测量,也就不能重选至模拟基站构造的小区。对于这种情况,当前只能靠模拟基站不断移动并靠近目标用户,增大干扰,使得移动终端信道质量不断下降,以此触发移动终端启动同频测量及小区重选,但是这种方法往往需要模拟基站距离目标用户非常近才能吸附,不能及时、准确地追踪,追踪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待追踪的移动终端所在公网的频点和物理小区标识PCI,模拟基站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公网同频同PCI的模拟小区;其中,所述模拟基站的频点优先级不低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周边小区频点优先级,所述模拟基站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公网的信号强度;
对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预设操作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发起小区重选流程,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模拟基站,实现对所述移动终端的追踪。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待追踪的移动终端所在公网的频点和物理小区标识PCI,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公网同频同PCI的模拟小区;其中,所述模拟基站的频点优先级不低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周边小区频点优先级,所述模拟基站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公网的信号强度;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执行预设操作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发起小区重选流程,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模拟基站,实现对所述移动终端的追踪。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和装置,获取公网频点、PCI及周边小区频点优先级后,模拟基站建立与目标UE所在公网同频同PCI的小区,以增加对目标用户的干扰,通过执行预设操作促使UE由空闲态向连接态接入,在发起随机接入的过程中,UE受模拟基站干扰,下行信号接收失败导致接入不成功,最终无线链路失败,UE发起重建立,而模拟基站的信号比公网要强,模拟基站没有该用户信息,重建立失败,UE进行小区重选,目标用户选择至模拟基站,即被吸附,从而实现对UE的追踪。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1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