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配对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0767.5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3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昊;贺悦;马岳;陶宇权;董再强;肖冰;徐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4/80;H04W7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林锦辉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淀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对 设备地址信息 触发条件 设备检测 设备配对 用户参与 自动完成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配对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在第一设备检测到满足配对触发条件后,获取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并且使用所获取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执行配对处理。利用该方法,可以在无需用户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设备之间的配对操作。
技术领域
本公开通常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设备配对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据传输领域中,经常会发生两个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而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通常需要在该两个设备之间进行配对处理,以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由此完成该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现有技术的配对方案通常采用手动方式来实现,并且操作流程相对繁多和复杂。例如,在手机与外置蓝牙设备进行配对的情况下,用户需要进行的流程包括:打开手机蓝牙,启动外置蓝牙设备的配对模式,在手机的蓝牙设备列表中选择要配对的设备名称,然后输入配对密码完成配对。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使得用户非常容易出错,此外,由于设备地址的展现形式通常不直观,使得用户在蓝牙设备列表界面上不容易找到对应设备的地址等,由此使得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设备配对方法及装置。利用该设备配对方法及装置,可以在无需用户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设备之间的配对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配对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由所述第一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满足配对触发条件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通信单元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以及利用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执行配对处理。
可选地,在上述方面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接触机构,所述第二设备具有第二接触机构,以及所述配对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接触机构和所述第二接触机构物理接触,或者所述配对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位于指定距离范围内,以及在检测到满足配对触发条件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通信单元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包括:在检测到满足配对触发条件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通信单元来使用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对应的通信方式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可选地,在上述方面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接触机构和所述第二接触机构物理接触包括:所述第一接触机构和所述第二接触机构物理接触以形成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进入由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状态,或者使得所述第一设备进入由所述第二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状态。
可选地,在上述方面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第一接触机构,所述第二设备具有第二接触机构,以及所述配对触发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接触机构和所述第二接触机构物理接触以建立通信链路,以及在检测到满足配对触发条件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中的通信单元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包括:在检测到满足配对触发条件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中的第一通信单元使用所述通信链路来从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可选地,在上述方面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是利用无线信号发送的,在利用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执行配对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定阈值,所述预定阈值是基于所述第一接触机构和所述第二接触机构的规定物理接触度确定的,或者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规定距离确定的,其中,利用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执行配对处理包括:在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预定阈值时,利用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执行配对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07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