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包银方法及银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0642.2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9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火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饰尚生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C22F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周小年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管 卷片 压片 银管 制备 吻合 把手 | ||
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金包银的方法及银壶,该方法在银管外包一层黄金,该方法根据金包银管的设计方案,首先确定需要黄金,包括压片、卷片、拉管、走水吻合、第二次拉管、第三次拉管等步骤,该银壶具有利用该方法制备的多包银管做的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工艺领域,特别是一种金包银方法及银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手工艺品由于其造型精美,广泛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贵重金属如金银的手工艺制品,由于同时兼具实用性和贵重金属本身保值的功能,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现在有一款受到广泛欢迎的金壶、银壶,这些都是手工艺人用木制的工具敲出来的。但是由于均是纯金纯银制品,色调比较单调,为此,业内对其进行改进,如采用电镀的方式在银壶的手柄等处镀上一层金,这样更加显得好看,但是由于电镀是采用现代工艺,需要较大的投资,一般手工艺艺人难以承受,并且通过电镀工艺,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纯金纯银,保值功能可能会打折扣,因此,采用很古老的方法—贴金,如当前很多佛像采用贴金的方式形成金佛,但贴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艺,目前,掌握这种工艺的艺人少,并且还密不外传,因此,不能为众多的手工艺人掌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金包银的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其发明目的而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包银的方法,在银管或者银棒外包一层黄金,该方法根据金包银管的设计方案,首先确定需要黄金,包括以下步骤:
S1、压片,将所需黄金压成长与银管长度一致,厚度为设计厚度的金片;
S2、卷片,将金片卷成圆形金筒;
S3、拉管,用拉线板将金筒拉成设计的管径的金管;
S4、走水吻合;将金管的接口融化在一起;
S5、第二次拉管;用拉线板把金管的走水吻合拉处光滑,并使金管的直径大于银管的直径;
S6、第三次拉管;将金管套在银管外,用拉线板拉到需要的大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工实现金包银的方法,适合于广大手工艺者使用。
进一步的,上述的金包银的方法中:压片时金片的设计厚度为0.04-0.05mm。
进一步的,上述的金包银的方法中:黄金压片以后还需要进行退火;退火时,在5-15s内把金片用加热900到950度,然后快速炸酸,将黄金表面杂物清除干净。
进一步的,上述的金包银的方法中:所述的S5步骤中,使金管的直径大于银管的直径5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银壶,包括手工敲打工艺制备的银壶壶体,还包括有根据上所述的金包银方法制备金包银管做的把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发明金包银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一种手工工艺银壶,具有一个利用一块纯银敲打成的银壶壶体,在银壶壶体上有一根金包银管做把手。所述的金包银管长为150mm,直径为10mm,在厚度为2mm的纯银管外,包了一层0.04-0.05mm黄金。这个把手也可以用直径为5mm的银棒外包0.08-0.1mm厚的黄金,组成金包银管状的把手。该金包银管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首先确定银壶中金包银的黄金数量,一般是几克重的25K金。
步骤2、黄金压片;将称出的黄金压成长150mm,厚度在在0.04-0.05mm的金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饰尚生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新饰尚生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0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支架减震器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轮毂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