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便无轨车辆、设备和人员通行的井下防水闸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0250.6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5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巴家泓;周育;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2 | 分类号: | E21F17/12;E01D15/06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无轨 车辆 设备 人员 通行 井下 防水 闸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便无轨车辆、设备和人员通行的井下防水闸门装置,包括承力墙、防水闸门和基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移式折叠桥,在所述的承力墙上固接有液压油缸Ⅰ,液压油缸Ⅰ的活塞杆与门扇铰接,在所述的基坑设有与防水闸门的门框下部连接的自移式折叠桥承接台,在自移式折叠桥承接台的另一端设有凹槽结构;自移式折叠桥包括与自移式折叠桥承接台滚动连接的折叠桥面和设置在基坑凹槽内的用于驱动折叠桥面的桥面液压驱动机构。本发明的优点是:有效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就地及远程控制防水闸门的快速关闭,操作方便,方便无轨车辆、设备和人员通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山井下防水闸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无轨车辆、设备和人员通行的井下防水闸门装置。
背景技术
当地下开采矿山井下突发涌水时,快速关闭巷道承力墙内的防水闸门是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生命安全、保护排水泵房、中央变电所和竖井等设施不受损失的关键。目前,矿山井下常用的防水闸门有平开、对开和上翻式三种类型。为了保证防水闸门的防水效果,防水闸门关闭时,要求门扇必须保证与门框紧密贴合,且防水闸门下门框的上表面一般要比门扇的下边沿高约100mm~150mm;另外,为了保证门扇的顺畅启闭,避免受到杂物影响,同时便于防水闸门安装,要求防水闸门来水侧的地坪一般要比门扇的下边沿低约100mm~150mm。这两种特殊要求导致如下结果:防水闸门下门框的上表面至来水侧地坪存在至少200~300mm的高差;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在门扇启闭过程中,门扇下边沿经过的区域范围内形成至少约200mm~300mm深的坑。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防水闸门同时也是人员和设备过往的通道,这个位于交通要道的200 mm~300mm深的基坑严重影响铲运机、装药车、人车等无轨车辆、设备和人员的通行,极易发生无轨设备托底、侧翻,人员摔伤等风险,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便于人员和普通设备安全通行,现场通常在防水闸门门框处辅设坡度较缓的砂堆,或者设置垫木及钢板;此外,当防水闸门处通行有轨车辆及设备时,还需设置自移式卡轨等长大沉重部件;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当井下突发涌水时,需要人工将这些物品部件移除至门扇关闭所经过的区域以外,费时费力,容易导致防水闸门不能及时关闭,造成人员伤害,甚至威胁排水泵房、中央变电所、防水闸门硐室和竖井等井下关键设施的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无轨车辆、设备和人员通行的井下防水闸门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方便无轨车辆、设备和人员通行的井下防水闸门装置,包括承力墙、防水闸门和位于防水闸门外侧下部地面的基坑,所述的防水闸门包括门框、门枢和门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移式折叠桥,所述的防水闸门设置在承力墙中间,在所述的承力墙上固接有液压油缸Ⅰ,液压油缸Ⅰ的活塞杆与门扇铰接;
在所述的基坑设有与防水闸门的门框下部连接的自移式折叠桥承接台,在自移式折叠桥承接台的另一端设有凹槽结构;
所述的自移式折叠桥包括与自移式折叠桥承接台滚动连接的折叠桥面和设置在基坑凹槽内的用于驱动折叠桥面的桥面液压驱动机构,所述的桥面液压驱动机构由油缸座、液压油缸Ⅱ和与液压油缸Ⅱ的活塞杆铰接的摇臂所组成,所述的折叠桥面包括桥板Ⅰ、桥板Ⅱ、转动轴、轴承座、滚轮和销轴,所述的油缸座固定在凹槽内外侧端,所述的桥板Ⅰ和桥板Ⅱ通过转动轴相铰接,在桥板Ⅰ的另一端设有滚轮作为活动端,所述的滚轮与自移式折叠桥承接台的台面滚动连接;在桥板Ⅱ的另一端开有轴承孔,并通过销轴与轴承座和摇臂转动连接,所述的液压油缸Ⅰ和液压油缸Ⅱ分别通过预埋在承力墙内的液压管路与设置在防水闸门硐室内的液压站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桥板Ⅰ和桥板Ⅱ下部设有增强龙骨,且桥板Ⅰ和桥板Ⅱ的增强龙骨错位布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防水闸门的结构形式为扁壳结构、平板结构或薄壁圆筒结构;开门方式为平开式、对开式或上翻式。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液压站还与地表中央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02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