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龙井茶为碳源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0149.0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佘远斌;付海燕;张磊;范尧;徐荧;俞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B82Y20/00;B82Y40/0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朱思兰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点 龙井茶 反应釜 透析 制备方法和应用 生物兼容性 水热法合成 促进作用 金属离子 滤膜过滤 取上清液 水热反应 超纯水 可控性 料液比 透析袋 冰浴 均一 粒径 制备 冷却 合成 响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龙井茶为碳源的碳量子点,所述碳量子点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龙井茶、超纯水按料液比1:40加入到反应釜中,在200℃下进行水热反应3h,之后通过冰浴使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得到碳量子点水溶液,将所得碳量子点水溶液离心,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后,再用3500Da分子量的透析袋透析24h,将透析后的溶液冷冻干燥,得到碳量子点粉末;龙井茶对碳量子点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水热法合成的碳量子点,粒径大小均一,可控性好,生物兼容性好,能对多种金属离子同时响应。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龙井茶为碳源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二)背景技术
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具有低毒性、良好的水溶性、优异的光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在细胞成像、传感器、电分析以及光催化领域存在良好的效果与应用前景。本发明合成碳量子点过程中无需添加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以及有机溶剂,能够在水溶液中直接水热合成。
重金属离子污染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其积累和不可生物降解性,它们也被视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在传统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中包括原子光谱、选择性冷蒸气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复杂的预处理程序和训练有素的操作员,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现有的方法通常仅侧重于一种或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定性和定量表征,缺少能同时对多种重金属进行检测的方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以龙井茶为碳源的碳量子点,并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和绿色环保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制备的荧光碳量子点用于多种重金属离子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龙井茶为碳源的碳量子点,所述碳量子点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龙井茶、超纯水按料液比1:40(g:mL)加入到反应釜中,在200℃下进行水热反应3h,之后通过冰浴使反应釜冷却至室温(20~30℃),得到碳量子点水溶液,将所得碳量子点水溶液离心(5000rpm,10min),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后,再用3500Da分子量的透析袋透析24h,将透析后的溶液(过透析膜的溶液)冷冻干燥,得到碳量子点粉末;
所述龙井茶为龙井43号品种,产地为缙云,采购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由于龙井茶中富含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于碳量子点的制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选用龙井茶作为碳源。
本发明制得的碳量子点可应用于多种金属离子的检测,所述金属离子例如:Hg2+、Pb2+、Cu2+、Fe3+。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异效果:龙井茶对碳量子点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水热法合成的碳量子点,粒径大小均一,可控性好,生物兼容性好,能对多种金属离子同时响应。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碳量子点的X射线电子能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碳量子点的透射电镜图,其为纳米球。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碳量子点的紫外吸收、荧光吸收及发射谱图(a);在280-520nm激发波长下,碳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b)。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碳量子点随着Hg2+离子浓度变化的荧光光谱图(a);碳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与Hg2+离子浓度的线性关系图(b);RSMEP与PSO与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图(c);通过PSO-VWLS-SVM优化后,Hg2+潜在特征变量的可变权重图(d);通过PSO-VWLS-SVM计算的实际浓度与预测浓度之间的相关性(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0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