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水溶肥及施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9383.1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0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军;范兴科;刘平;张富仓;王文;翟汝伟;李真朴;刘瑾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银川瑞海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4104 | 代理人: | 陈晓庆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水肥 一体化 滴灌 水溶肥 施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水溶肥及施肥方法,该水溶肥由含肥力要素的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组成,含肥力要素的肥料包括N含量为46.6%的尿素、N含量为12%和P2O5含量为61%的磷酸一铵、K2O含量为50%的硫酸钾,其各组分的配比为N∶P2O5∶K2O=1:(0.3‑0.5):(0.4‑0.8);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肥、锰肥、铁肥、硼肥、钙肥。该水溶肥的施肥方法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包括苗期至开花期施肥和开花期至成熟期施肥。采用本发明的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水溶肥及施肥方法,不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平均产量达到了1000kg/亩以上,并且水肥利用效率较高,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肥料的用量减少了20%,节水达到了35%以上,因此,可以被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水溶肥及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玉米产量潜力的提高受天气影响明显,特别是降水条件的限制、施肥效应受水资源条件影响等因素使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玉米产量时有波动,这是影响玉米种植面积、农民受益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的突出因素。
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其在大田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溶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水滴,均匀、定时、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水肥一体化具有节水特点,能够减少水分的深层渗漏和蒸发,从而减少用水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水肥一体化还具有节肥的特点,通过在灌水过程中施肥,可实现平衡施肥和局部施肥,能够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并降低肥料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因此,肥料及其施用方法是影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的关键问题。然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生产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玉米水肥的养分配比不合理、没有根据大田玉米养分需求规律提供各发育阶段所需不同养分的肥料、肥料施用时期和水肥比例不合理等现象比较突出。为此,为保证玉米产量稳定和水肥利用效率高,又能够满足玉米需肥规律,亟需提供一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水溶肥及施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水溶肥及施肥方法,既能保证玉米产量稳定,水肥利用效率较高,同时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施用方法科学合理,达到节肥节水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水溶肥,由含肥力要素的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组成,含肥力要素的肥料包括N含量为46.6%的尿素、N含量为12%和P2O5含量为61%的磷酸一铵、K2O含量为50%的硫酸钾,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肥、锰肥、铁肥、硼肥、钙肥,其特点是:含肥力要素的肥料各组分的配比为N∶P2O5∶K2O=1:(0.3-0.5):(0.4-0.8)。
上述微量元素肥料选用纯度99%的氨基酸与锌、锰、铁、硼、钙等微量元素形成的氨基酸螯合物。微量元素与氨基酸螯合以后,生成具有稳定结构的螯合物,能够提高作物体内酶的活性,促进碳水化合物转化,促进籽粒饱满,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提高产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抗寒性和耐盐性,增强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9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