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型驱动深度学习的三维预编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006800.7 | 申请日: | 2019-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0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潇;余肖祥;金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B7/0456 | 分类号: | H04B7/0456;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型 驱动 深度 学习 三维 预编 方法 | ||
1.一种基于模型驱动深度学习的三维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站配置均匀平面天线阵,该天线阵包括M行垂直方向天线阵元,水平方向每行有N个天线阵元,相邻天线阵元间距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为载波波长的一半,用户配置单根接收天线;获取U个用户的统计信道信息,分别计算用户i,i=1,…,U的统计参数,进而分别计算各用户N×1维的水平最佳方向向量ni及M×1维的垂直最佳方向向量mi,形成U个训练样本;
所述统计信道信息包括:用户i信道的莱斯因子水平视距分量垂直视距分量水平相关阵以及垂直相关阵其中,矩阵Hi为基站与用户i之间的信道矩阵,Hi的第m行第n列的元素[Hi]m,n为基站第m行第n列的天线单元与用户i之间的信道系数,及分别表示矩阵和的第一列,上标(·)H代表共轭转置,上标(·)T代表转置,E{·}代表求均值;
所述计算用户i统计参数的过程包括以下子步骤:
a1)分别计算以及其中FM和FN分别为M×M和N×N的DFT矩阵,FM和FN第m行第n列的元素分别为和
a2)分别提取AH,i、AV,i、ΛH,i、以及ΛV,i的对角元,得到aH,i、aV,i、λH,i、以及λV,i;其中,aH,i和λH,i为N×1维的列向量,其第n个元素分别为AH,i和ΛH,i的第n个对角元;aV,i和λV,i为M×1维的列向量,其第m个元素分别为AV,i和ΛV,i的第m个对角元;
所述计算用户i水平及垂直最佳方向向量的过程包括以下子步骤:
b1)计算
b2)得到Ωi中最大元素所处的行与列,假设Ωi中最大元素为第行第列的元素,则用户i的水平最佳方向向量ni中除第个元素为1外其余均为0,其垂直最佳方向向量mi中除第个元素为1外其余均为0;
步骤2、分别构建判定用户水平及垂直方向向量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的用户i,i=1,…,U的统计参数aH,i、aV,i、λH,i、λV,i以及Ki输入两个模型,分别输出该用户N×1维的水平方向向量及M×1维的垂直方向向量
步骤3、利用步骤1所形成的训练样本分别对上述两个模型进行训练,使得预测输出逐渐接近ni,预测输出逐渐接近mi,以获得两个模型的参数;
所述步骤3中采用交叉熵损失函数使得预测输出和逐渐接近ni和mi,所述判定用户水平方向向量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具体为:
其中,U为训练集的所有样本数,为水平最佳方向向量ni的第k个元素,为输出的第k个元素;所述判定用户垂直方向向量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具体为:
其中,为垂直最佳方向向量mi的第k个元素,为输出的第k个元素;
步骤4、利用待获得预编码向量的用户l的统计信道信息,按照步骤1中的相应步骤计算其统计参数aH,l、aV,l、λH,l、以及λV,l;
步骤5、将待获得预编码向量的用户l的统计参数aH,l、aV,l、λH,l、λV,l以及Kl输入已训练的两个模型,由两个模型分别输出水平方向向量和垂直方向向量
步骤6、确定待获得预编码向量的用户l的预编码向量为其中为矩阵的第列,为中最大值元素的位置,为矩阵的第列,为中最大值元素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68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