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I和物联网的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视频生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6505.1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9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邹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凯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G06K9/00;G08G1/16;B60R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叶新平 |
地址: | 516155 广东省惠州市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辅助系统 可视 交通指示标识 全景 行车 交通标识 视频生成 物联网 数据库 视频处理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 导航模块 定位模块 分析模块 基于位置 图像叠加 系统产生 预先建立 周边车辆 主处理器 比对 遮挡 车道 侵入 提示 预警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I和物联网的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视频生成方法,步骤为:预先建立起基于位置信息的交通标识数据库;取得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的位置信息和系统产生的原始环视视频;将所述原始环视视频中出现的交通指示标识与所述交通标识数据库进行比对,将缺失的交通指示标识图像叠加到原始环视视频中,得到最终输出环视视频。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定位模块、AI分析模块、视频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导航模块和主处理器。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环景视频可以显示被周边车辆遮挡的交通指示标识及在环景视频中提示车道侵入预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驾驶辅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AI的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视频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人们对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后视镜的发明最初设想就是方便驾驶员观看汽车两侧及后面的状况,防止在倒车过程中与外界发生碰撞,提高自身的行车以及第三者在车外的安全,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但事实上,只凭后视镜所提供的驾驶视野及信息,难以满足驾驶者对于行车安全的需求,尤其在倒车的时候,车辆的后面存在着很大的盲区。接,这种不精确的电子地图或导航系统给客户带来了不便,也给送餐送快递的员工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为此,产生了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同时采集车辆四周的影像,经过图像处理单元矫正和拼接后,形成一幅车辆四周的360度全景俯视图,实时传送到中控台的显示设备上,使驾驶员能够比较清楚得看清汽车四周的情况,便于靠边驾驶、倒车、左转弯等驾驶行为。
但目前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产生的视频存在如下信息缺陷,大大降低了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的效果:1、不能显示被周边车辆遮挡的交通指示标识,影响正常行车。2、不能预测车道侵入信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产生的视频存在如下信息缺陷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基于AI的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视频生成方法及及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AI和物联网的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视频生成方法,步骤为:
预先建立起基于位置信息的交通标识数据库;
取得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的位置信息和系统产生的原始环视视频;
将所述原始环视视频中出现的交通指示标识与所述交通标识数据库进行比对,将缺失的交通指示标识图像叠加到原始环视视频中,得到最终输出环视视频。
建立起基于位置信息的交通标识数据库可以包括:
先从云端更新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的交通标识数据库,将所述原始环视视频中出现的交通指示标识与所述交通标识数据库进行比对;或
通过AI实时分析车辆不同位置的视频结果,从中提取出交通标识数据。
进一步,本发明基于AI和物联网的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视频生成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道侵入信息,并将车道侵入以文字或图片方式叠加到原始环视视频中,得到最终输出环视视频。
所述的车道侵入方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出:通过实时周边车辆主动发出的路径移动信息得出;或
通过实时AI分析得出。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AI和物联网的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视频生成装置,包括:
360全景行车可视辅助系统模块,用于生成原始环视视频及信息显示;
定位模块,生成装置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凯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凯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65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