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钢管段可重复固结灌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04832.3 | 申请日: | 2019-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曜;张高;贺双喜;杨鹏;陈娟;王海燕;王志鹏;祁伟强;曹畑;罗佩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钢管 固结灌浆 围岩 灌浆管 可重复 灌浆 填充混凝土 外包混凝土 钢管结构 工程进度 工程投资 管壁开孔 联合受力 平行设置 施工干扰 施工工艺 受力分析 影响工程 有效解决 回浆管 进浆管 埋藏式 管壁 开孔 灌注 钢管 铺设 进度 重复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钢管段可重复固结灌浆系统;埋藏式压力钢管外包混凝土与围岩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围岩上铺设灌浆管,所述灌浆管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进浆管和回浆管。本发明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可有效的在压力钢管管壁不开孔而进行固结灌浆,保证灌浆的效果和质量,减少工程投资,且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干扰小,增加了压力钢管安全性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固结灌浆的效果及质量;有效解决压力钢管管壁开孔灌浆带来的问题;通过重复灌注尽量填充混凝土与围岩间可能存在的空间或缝隙,确保围岩能与钢管联合受力,满足钢管结构受力分析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钢管段可重复固结灌浆系统,属于水利工程中的灌浆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压力外包混凝土与围岩之间的固结灌浆广泛应用于引水发电系统。固结灌浆可以有效的填充围岩和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更好的发挥外包混凝土与钢管联合承载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钢管的固结灌浆在设计时,都采用在钢管管壁开灌浆孔灌浆的方法,但高强钢存在受热冷却时容易存在淬硬组织和裂纹,在封孔时容易出现焊接裂缝,因此我国规范规定不宜在高强钢上开孔。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钢管段可重复固结灌浆系统,该压力钢管段可重复固结灌浆系统解决了压力钢管不开孔进行固结灌浆或避免开孔后封堵质量不佳,造成渗漏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力钢管段可重复固结灌浆系统;在围岩中焊接压力钢管,压力钢管与围岩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围岩上铺设灌浆管,所述灌浆管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进浆管和回浆管;所述进浆管和回浆管上均设有三通管件,在进浆管的三通管件上布设有灌浆支管,回浆管的三通管件上布设排气管;所述空隙中浇筑有混凝土。
所述进浆管和回浆管的管径均为φ1.5。
所述进浆管和回浆管通过绑扎钢筋固定在围岩上。
沿压力钢管的管线,每隔2m在灌浆管上设置一个三通管件。
所述灌浆支管和排气管的管径均为φ1.0。
所述灌浆支管的长与排气管的长度一致,尽量贴近围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可有效的在压力钢管管壁不开孔而进行固结灌浆,保证灌浆的效果和质量,减少工程投资,且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干扰小,增加了压力钢管安全性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固结灌浆的效果及质量;有效解决压力钢管管壁开孔灌浆带来的问题;通过重复灌注尽量填充混凝土与围岩间可能存在的空间或缝隙,确保围岩能与钢管联合受力,满足钢管结构受力分析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处的放大图;
图中:1-进浆管,2-灌浆支管,3-排气管,4-三通管件,5-压力钢管,6-混凝土,7-围岩,8-回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压力钢管段可重复固结灌浆系统;在围岩7中焊接压力钢管5,压力钢管5与围岩7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围岩7上铺设灌浆管,所述灌浆管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进浆管1和回浆管8;所述进浆管1和回浆管8上均设有三通管件4,在进浆管1的三通管件4上布设有灌浆支管2,回浆管8的三通管件4上布设排气管3;所述空隙中浇筑有混凝土6。
所述进浆管1和回浆管8的管径均为φ1.5。
所述进浆管1和回浆管8通过绑扎钢筋固定在围岩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48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