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锁及用以于一电子锁新增一用户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04255.8 | 申请日: | 2019-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1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吕世敏;黄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锁 手持装置 用户信息储存 用户信息 联机 判定 驱动 资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锁及用以于一电子锁新增一用户的方法,包含接获一暂准码;用户的一手持装置与电子锁联机;经由手持装置输入暂准码及将暂准码传至电子锁;电子锁判定暂准码是否符合一默认密码;当暂准码符合默认密码时,经由手持装置输入关于手持装置的一用户信息;以及将用户信息储存于电子锁中,以使手持装置具有驱动电子锁执行一动作的资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锁及用以于一电子锁新增一用户的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不需管理者亲自操作之电子锁及用以于电子锁新增用户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习知电子锁要新增用户时,通常是管理者透过其手持装置与电子锁联机后,以管理者密码进入电子锁,于电子锁新增用户的相关信息后,电子锁储存新增用户之手持装置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 address),以赋予新增用户之手持装置具有解锁资格。换言之,管理者及新增用户的手持装置必须同时在电子锁前进行设定,对于管理者而言,在管理上较不便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锁及用以于一电子锁新增一用户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用以于一电子锁新增一用户的方法,包含接获一暂准码,用户的一手持装置与电子锁联机,经由手持装置输入暂准码及将暂准码传至电子锁,电子锁判定暂准码是否符合一默认密码,当暂准码符合默认密码时,经由手持装置输入关于手持装置的一用户信息,以及将用户信息储存于电子锁中,以使手持装置具有驱动电子锁执行一动作的资格。
依据前述的方法,其中默认密码可为用以进入电子锁的一管理者模式的一管理者密码,电子锁判定暂准码是否符合默认密码可包含电子锁判定暂准码是否符合管理者密码,当暂准码符合管理者密码时,电子锁可允许手持装置进入电子锁的管理者模式,以及用户可经由手持装置在管理者模式中输入用户信息。
依据前述的方法,可另包含在电子锁产生用以进入电子锁的一用户模式的一认证码。默认密码可为用以进入电子锁的用户模式的认证码,电子锁判定暂准码是否符合默认密码可包含电子锁判定暂准码是否符合认证码,当暂准码符合认证码时,电子锁可允许手持装置进入电子锁的用户模式,以及用户可经由手持装置在用户模式中输入用户信息。
依据前述的方法,可另包含在一预定时间内,用户信息未能成功储存于电子锁中时,电子锁与手持装置停止联机。其中用户信息未能成功储存于电子锁中可包含电子锁判定暂准码不符合默认密码,或者,用户信息未能成功储存于电子锁中可包含未经由手持装置输入暂准码及将暂准码传至电子锁。依据前述的方法,手持装置与电子锁联机可透过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
依据前述的方法,可另包含电子锁接收并储存手持装置的一独特识别数据。
依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电子锁,与欲新增之一用户之一手持装置联机时,电子锁用以执行接收自手持装置传来的一暂准码,判定暂准码是否符合一默认密码,当暂准码符合默认密码时,接收经由手持装置输入关于手持装置的一用户信息,以及储存用户信息,以使手持装置具有驱动电子锁执行一动作的资格。
依据前述的电子锁,其中默认密码可为用以进入电子锁的一管理者模式的一管理者密码,且电子锁可用以执行判定暂准码是否符合管理者密码,当暂准码符合管理者密码时,可允许手持装置进入电子锁的管理者模式,以及可接收用户经由手持装置在管理者模式中输入用户信息。
依据前述的电子锁,可另用以执行产生用以进入电子锁的一用户模式的一认证码。电子锁可另用以执行判定暂准码是否符合认证码,当暂准码符合认证码时,可允许手持装置进入电子锁的用户模式,以及可接收用户经由手持装置在用户模式中输入用户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42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