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色检查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1872.2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8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红;张铁轶;闫小宝;樊刚浩;张英丹;陈礼龙;祝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G09G3/3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杨广宇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查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一种混色检查方法及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显示面板的待检查区域的彩色图像;根据待检查区域的彩色图像,确定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各个颜色分量值;根据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各个颜色分量值,确定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CIE色坐标;根据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CIE色坐标,判断显示面板的混色是否处于目标混色范围内,当显示面板的混色未处于目标混色范围内时,根据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CIE色坐标,确定显示面板的混色程度,该混色程度为不同基色在混合后的颜色中所占的比例。本申请可以改善显示面板的混色检查效果。本申请用于显示面板的混色检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色检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以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英文: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简称:AMOLED)为代表的OLED显示面板具有色度高、对比度高、视角广、更轻、更薄以及可弯曲显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当中。OLED显示面板包括红绿蓝这三种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层,受制造工艺误差的影响,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层可能会重叠,导致OLED显示面板出现混色,因此需要对OLED显示面板进行混色检查。
目前主要在OLED显示面板出厂前,采用混色检查设备对OLED显示面板进行混色检查。混色检查设备包括黑白电荷耦合元件(英文:Charge coupled Device;简称:CCD)和处理单元,对OLED显示面板进行混色检查的过程包括:点亮OLED显示面板,通过黑白CCD对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区域拍照得到发光区域的黑白图像,之后由处理单元对发光区域的黑白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发光区域的每个子像素的灰度值,判断发光区域的所有子像素的灰度值是否处于目标灰度值范围内,若发光区域的所有子像素的灰度值均处于目标灰度值范围内,则确定OLED显示面板的混色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若发光区域的子像素中存在至少一个子像素的灰度值未处于目标灰度值范围内,则确定OLED显示面板的混色未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但是,上述混色检查方案只能确定OLED显示面板的混色是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无法确定不同基色在混合后的颜色中所占的比例,因此上述混色检查方案的混色检查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混色检查方法及装置,可以改善显示面板的混色检查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混色检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显示面板的待检查区域的彩色图像;
根据所述待检查区域的彩色图像,确定所述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各个颜色分量值;
根据所述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各个颜色分量值,确定所述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国际照明委员会(法语: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简称:CIE)色坐标;
根据所述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CIE色坐标,判断所述显示面板的混色是否处于目标混色范围内;
当所述显示面板的混色未处于所述目标混色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CIE色坐标,确定所述显示面板的混色程度,所述混色程度为不同基色在混合后的颜色中所占的比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CIE色坐标,判断所述显示面板的混色是否处于目标混色范围内,包括:
判断所述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CIE色坐标是否处于目标CIE色坐标范围内;
当所述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CIE色坐标处于所述目标CIE色坐标范围内时,确定所述显示面板的混色处于所述目标混色范围内;
当所述待检查区域的颜色的CIE色坐标未处于所述目标CIE色坐标范围内时,确定所述显示面板的混色未处于所述目标混色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1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