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电化学窗口的铝离子电池正极和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1796.5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8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孟昌;边颖慧;于智超;苏利;姜渭川;陈辉;王晓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62;H01M4/36;H01M4/46;H01M4/587;H01M10/054;H01M4/1393;H01M4/134;H01M50/44;H01M50/437;H01M10/0566;H01M10/0585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于正河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窗口 离子 电池 正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可充电铝离子电池正极和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加入金属酞菁作为铝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添加剂,通过制备电极浆料、电极极片和电池袋,制得的铝离子电池在室温下大幅提高电化学窗口,达到1‑2.82V,同时铝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良好;且电极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通讯产业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可充电铝离子电池正极和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也称为可充电电池,是一种可重复充放电、使用多次的电池。相比于不可重复使用的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具有使用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的优点。目前主要的二次电池种类有镍氢电池、镍铬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其中尤其以锂离子电池应用最为广泛,但锂元素储量极低,而且锂离子常用有机电解液易燃易爆,安全性较差,因此急需发展新的储能体系。在各种电池技术中,铝离子电池由于铝的丰度高、成本低、安全性高而备受关注。目前以三维泡沫石墨作为正极,1-乙基-3-甲基咪唑-AlCl3(EMIC-AlCl3)作为电解液的铝离子电池中化学窗口在0.7-2.45V,比容量70mAh g-1,库伦效率在97–98%,循环寿命7000圈左右。对于该电池体系,由于EMIC-AlCl3电解液的分解,在常温下的电化学窗口限制在2.45V。
最近有研究报道了用EMIC-AlCl3作为电解液的铝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氯铝酸盐阴离子(AlCl4-)/石墨插层结构在低温下(大约-10℃)能够提供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更宽的电化学窗口(2.6V),且可达到20000循环的显著循环寿命(Pana C.J.,YuanC.Z.,Zhu G.Z.et al.An operando X-ray diffraction study of chloroaluminateanion-graphite intercalation in aluminum batteries,PNAS,2018,22(115),5670-5675)。而铝金属的三电子氧化还原理论比容量为2980mAh g-1,理想中电池的库伦效率可达到99.98%(Lin M.-C.,Gong M.,Lu B.,et al.An ultrafast rechargeable aluminiumion battery[J].Nature,2015,520(4):325-328.)。因此提高电化学窗口和比容量一直是铝离子电池研究的主要方向。
酞菁属于大环化合物,中间有一个空穴,可容纳Fe、Co、Ni、Cu、Zn等金属离子。酞菁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特点,芳香族π电子在整个卟啉环上共轭,具有平面大π键共轭体系。金属酞菁配合物主要作为催化剂用于Li/SOCl2电池。车兔林,高全昌等研究了金属酞菁配合物用作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Li/SOCl2电池的性能,是因为催化剂和SOCl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降低了反应的超电势和活化能(车兔林,高全昌,et al.金属酞菁配合物用作Li/SOCl2电池催化剂的进展[J].电池,2008,38(3):183-185.)。西北大学许占位等对酞菁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锂/亚硫酰氯电池催化性能的研究表明酞菁能催化亚硫酰氯的还原反应,对放电产物LiCl膜有一定的疏松能力,能够降低电池的内阻(许占位.硕士学士论文.西安:西北大学,200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寻求设计一种采用金属酞菁作为正极添加剂的铝离子电池,在常温下具有高电化学窗口,且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良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17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