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壳素脱乙酰酶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1595.5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9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佟毅;沈雪梅;王靖;张媛;刘颖慰;王小艳;陈博;彭超;李义;周勇;卢宗梅;满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80 | 分类号: | C12N9/80;C12N15/55;C12N15/70;C12N15/75;C12N1/21;C12P19/26;C12R1/125;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洪俊梅;张淑珍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壳素 乙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通过对不同物种的不同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得出了若干未知蛋白,并进一步从中鉴定出了具有出色脱乙酰酶活性的甲壳素脱乙酰酶,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来源于油菜黄萎菌(Verticillium longisporum)Vlo的甲壳素脱乙酰酶,与已经报道的甲壳素脱乙酰酶相比,该甲壳素脱乙酰酶对生产条件要求较低,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并且具有更适合工业化应用的特性,表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来源于油菜黄萎菌(Verticilliumlongisporum)VL1的甲壳素脱乙酰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是由N-乙酰氨基-D-葡萄糖单体(D-GlcNAc)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高分子氨基多糖,主要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虾、蟹、昆虫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海藻(如绿藻)、真菌(如霉菌)等中,是除纤维素以外的又一大类重要的多糖。然而,甲壳素不溶于水、稀酸、碱、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剂,所以大大限制了其利用价值,而其脱去乙酰基后的产物壳聚糖取决于脱乙酰度不同,可以溶于酸及中性水溶液。由于壳聚糖具有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特性,因此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Kaur and Dhillon 2014)。目前,生产壳聚糖主要采用的浓碱热解法(40%以上的氢氧化钠)存在诸多问题,如反应时间长、能耗大、产品质量(主要是指平均分子质量和脱乙酰度)不稳定,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简称CDA,E.C.3.5.1.41)可将甲壳素中的乙酰基脱除,从而使其转化为壳聚糖(Ghormade,Kulkarni et al.2010),可有效解决传统方法制备壳聚糖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品质、低成本、节能环保的壳聚糖新型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有CDA研究的若干相关报道,其产生物种包括真菌、细菌及昆虫等,其中主要来源是真菌(Zhao,Park et al.2010)。1973年,Araki等(Araki and Ito 1974)首次从接合菌纲(Zygonycetes)的鲁氏毛霉(Mucor rouxii)中发现了CDA。1982年,Kauss等(Kauss,Jeblick et al.1983)从植物病原菌菜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lindemuthianum)中分离得到CDA,这是从非接合菌中发现该酶的最早报道,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偏碱性环境。随后,越来越多真菌、细菌被报道具有甲壳素脱乙酰酶活性,例如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Alfonso,Nuero et al.1995)、蓝色犁头霉(Absidia coerulea)(Gao,Katsumoto et al.1995)、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Matsuo,Tanaka et al.2005)、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Martinou,Koutsioulis et al.2002)、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Yamada,Kurano etal.2008)、卷柄根霉(Rhizopus circinans)(Gauthier,Clerisse et al.2008)以及芽孢杆菌(Bacillus)(He,Xu et al.2014)(Sun,Zhang et al.2016)(Raval,Simsa et al.2017)和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Sun,Zhang et al.2014)。其中,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来源的CDA表现出与野生型真菌相似的酶活力(Sun,Zhang etal.20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1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