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可分解膜的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1160.0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3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邹尔烨;刘大佼;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洁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G63/12;C08G63/52;C08L67/00;C08L6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可分解 制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膜的制法,其依序包括于基板上涂布可溶性支撑涂液、涂布高分子预聚物涂液、预烤步骤、进行交联反应、分离等步骤。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能顺利自基板上分离生物可分解膜,由此确保所制得的生物可分解膜的膜面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膜层的制法,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可分解膜(biogradablefilm)的制法。
背景技术
生物可分解材料(biogradable materials)是一种在自然界可降解的塑料材料,其在具有足够的湿度、氧气及适当微生物存在的掩埋环境中,能被特定微生物代谢而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水,使生物可分解材料能被转化回归至自然界的循环中,减轻塑料产品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因此,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及业界积极投入生物可分解材料的开发与研究,以期能实现环境永续经营的目标、带动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
最早被发展的生物可分解材料为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其是通过提炼玉米、小麦、甜菜、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获得乳酸单体,再将乳酸单体进行聚合反应所形成。由于PLA材料是以粮食作物作为来源,致使每吨PLA材料的生产成本高达9万台币,制作成本过高,难以符合低成本的市场需求。
相较于现有的PLA材料,已有学者试图改以生质柴油的副产物-甘油(glycerol)为原料,发展其它可替代的生物可分解材料。2002年,Langer博士的团队成功利用甘油和癸二酸(sebacic acid)作为原料,发展出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oly(glycerol sebacate),PGS)的生物可分解材料。由于PGS材料能采用甘油而非粮食作物作为生产原料,故此种生物可分解材料的生产成本远比以往的PLA材料便宜,更能符合市场上的要求。
现有技术制造高分子膜层的方法例如挤压成型法(melt extrusion)、吹袋成型法(blow molding)或溶剂铸膜法(solvent casting)等。其中,挤压成型和吹袋成型法都需要将高分子材料加热至熔融态后才能进行后续加工,故上述二种方法仅能适用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而无法适用于热固性高分子材料;溶剂铸膜法则是将高分子材料溶于溶剂中后铸造成膜,无需特别将高分子材料加热至熔融态,故溶剂铸膜法能同时适用于热塑性和热固性高分子材料。
虽然,溶剂铸膜法能同时适用于热塑性和热固性高分子材料;但利用溶剂铸膜法制作高分子膜层时,却会受到可溶性支撑膜及后续交联反应的影响,致使现有技术利用溶剂铸膜法制作高分子膜层时,常发生高分子膜层不易自可溶性支撑膜上剥除、高分子膜层容易破裂等问题,使得溶剂铸膜法逐渐失去其竞争地位,故目前业界仍会选择采用挤压成型或吹袋成型法制作一般高分子膜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其中一目的在于改善以往溶剂铸膜法的工艺缺陷,并且期望能利用溶剂铸膜法顺利制作生物可分解膜,使生物可分解膜能如期自可溶性支撑膜上剥除,并且确保生物可分解膜的膜面完整性。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开发一种能适用于连续性生产生物可分解膜的制法,以实现大量生产生物可分解膜的期望。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生物可分解膜的制法依序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洁,未经王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1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座位换向机构的婴儿车
- 下一篇:一种双层无干涉停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