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容器的虚拟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1048.7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9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李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5 | 分类号: | 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容器 虚拟 资源管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容器的虚拟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VNFM接收NFVO发送的创建VNF请求消息,并获得NFVO授权的虚拟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虚拟资源用于创建所请求创建的VNF;所述VNFM向VIM发送创建VM请求消息,并接收VIM发送的VM创建确认消息;其中,创建VM请求消息携带虚拟资源的指示信息,VM创建确认消息携带创建的VM的标识;VNFM指示容器管理器将VM的标识对应的VM作为容器的节点,并指示容器管理器在节点上为所请求创建的VNF创建容器;VNFM确认VNF创建完成后,向NFVO发送VNF创建确认消息;通过本申请可在NFV架构下部署容器管理器从而实现基于容器的VNF的创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容器的虚拟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提供了一种设计、部署和管理网络服务的全新方式,实现了网络功能基于虚拟化方式的实现和部署,使得网络功能部署在通用服务器上具备动态的调整能力和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如图1所示,为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定义的基于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技术实现NFV的系统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系统架构包括三个主要功能块: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器(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Orchestration,NFVO)、虚拟化网络功能管理器(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 Management,VNFM)以及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器(Virtualised Infrastructure Manager,VIM)。其中,NFVO根据需求向VNFM发起创建虚拟化网络功能(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VNF)请求消息并对创建VNF所需的虚拟资源进行验证和授权;VNFM能够管理VNF的生命周期;VIM能够为VNF创建所需的VM。
随着NFV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面向云原生技术的改进过程中,容器作为一种“更轻、更快、更敏捷”的虚拟化技术,被逐步采用。如何在ETSI定义的NFV架构中实现基于容器的VNF的创建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容器的虚拟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在NFV架构下部署容器管理器从而实现基于容器的VNF的创建。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容器的虚拟资源管理方法,包括:虚拟化网络功能管理器VNFM接收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器NFVO发送的创建虚拟化网络功能VNF请求消息,并获得所述NFVO授权的虚拟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虚拟资源用于创建所请求创建的VNF;所述VNFM向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器VIM发送创建虚拟机VM请求消息,并接收所述VIM发送的VM创建确认消息;其中,所述创建VM请求消息携带所述虚拟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VM创建确认消息携带创建的VM的标识;所述VNFM指示容器管理器将所述VM的标识对应的VM作为容器的节点,并指示所述容器管理器在所述节点上为所请求创建的VNF创建容器;所述VNFM确认VNF创建完成后,向所述NFVO发送VNF创建确认消息。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NFVO发送VNF创建确认消息之后,还包括:所述VNFM建立所述VM与所述容器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VM创建确认消息携带的VM的标识为一个或多个;所述VNFM指示容器管理器将所述VM的标识对应的VM作为容器的节点,包括:所述VNFM指示容器管理器将所述一个或多个VM的标识对应的VM作为容器的节点。
可选地,所述VNFM指示容器管理器将所述VM的标识对应的VM作为容器的节点,包括:所述VNFM向容器管理器发送虚拟资源分配请求消息,所述虚拟资源分配请求消息携带所述VM的标识,所述虚拟资源分配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容器管理器将所述VM的标识对应的VM作为容器的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10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