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汇流结构的桥臂电抗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000506.5 | 申请日: | 2019-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3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龙;刘均菲;薛雷;彭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 地址: | 1101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汇流 结构 电抗 | ||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类产品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汇流结构的桥臂电抗器。包括线圈及设置于线圈上、下端的上汇流排和下汇流排,上汇流排和下汇流排结构相同,均包括集电环及沿周向设置于集电环上的多个汇流臂,集电环上设有开口。本发明将集电环外移,同时采用开口设计,减小集电环内环流,集电环外移至线圈外径端部,此种结构可大大降低汇流排温升及汇流排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类产品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汇流结构的桥臂电抗器。
背景技术
干式空心电抗器汇流排通常采用集电环位于中间的结构,此种结构有利于汇流排的强度及角度精确,但对于交流分量比较大的桥臂电抗器,此种结构会导致汇流排温升过高。常规汇流排结构在交流大电流下会产生较大涡流,温升超过120K,严重超过限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汇流结构的桥臂电抗器,以解决常规汇流排结构在交流大电流下会产生较大涡流,温升超过120K,严重超过限值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汇流结构的桥臂电抗器,包括线圈及设置于所述线圈上、下端的上汇流排和下汇流排,所述上汇流排和下汇流排结构相同,均包括集电环及沿周向设置于所述集电环上的多个汇流臂。
所述集电环上设有开口。
所述集电环的外径与所述线圈的外径相对应。
所述集电环包括内环和外环。
多个所述汇流臂的延长线均汇聚在所述集电环的中心。
多个所述汇流臂在所述集电环上的安装角度通过工装确定。
所述工装具有发射状分布的多个支撑架,各支撑架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汇流臂连接的插槽。
所述下汇流排的各汇流臂通过下部支架分别与多个支柱绝缘子连接。
所述汇流臂与所述集电环以焊接方式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集电环外移,同时采用开口设计,减小集电环内环流,集电环外移至线圈外径端部,此种结构可大大降低汇流排温升及汇流排损耗。
本发明的集电环避开强磁场区,通过采用切口减小集电环中环流,此结构温升为92K。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汇流排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汇流排,2为线圈,3为下汇流排,4为下部支架,5为支柱绝缘子,6为集电环,7为工装,8为开口,9为汇流臂,10为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汇流结构的桥臂电抗器,包括线圈2及设置于线圈2上、下端的上汇流排1和下汇流排3,上汇流排1和下汇流排3结构相同,均包括集电环6及沿周向设置于集电环6上的多个汇流臂9。下汇流排3的各汇流臂9通过下部支架4分别与多个支柱绝缘子5连接。
如图2所示,集电环6包括内环和外环,集电环6上设有开口8,集电环6的外径与线圈2的外径相对应。
汇流臂9与集电环6以焊接方式连接,多个汇流臂9的延长线均汇聚在集电环6的中心,多个汇流臂9在集电环6上的安装角度通过工装7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0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