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蓄能器及空调用压缩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890001531.4 | 申请日: | 201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8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药师寺俊辅;寺崎将平;小川真;岛谷紘史;宇野将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04B39/00;F04B39/12;F04B39/16;F04C29/1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器 调用 压缩机 | ||
空调用压缩机具备蓄能器,该蓄能器与压缩机主体相邻而设置,并从容器主体经由第一配管、第二配管向压缩机主体供给已气液分离的制冷剂气体。蓄能器具备支承部件(60),该支承部件的外缘(61a)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内壁,并具有在容器主体的内部支承第一配管的第一支承孔(631)及支承第二配管的第二支承孔(632)。第一支承孔(631)的中心(631a)及第二支承孔(632)的中心(632a)相对于中心线(A1)偏离,所述中心线沿着从压缩机主体(4)传递的最支配性的激振力的方向(D)通过支承部件(60)的中心(60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能器及空调用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空调用压缩机中,已知有与用于从润滑油或异物等气液分离制冷剂气体并向压缩机主体供给的蓄能器相关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设置于蓄能器内部的支承部件(连结部件)支承用于从蓄能器向压缩机主体供给制冷剂气体的配管的结构。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91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蓄能器在与压缩机主体相邻而设置时,作用有因驱动压缩机主体的马达的磁力引起的激振力或因压缩机主体的脉动引起的激振力。尤其,压缩机主体的脉动引起的激振力使蓄能器内的配管震动,由此振动经由支承部件传递至蓄能器,有可能成为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在与空调用压缩机的压缩机主体相邻而设置的蓄能器中产生的振动,并降低在空调用压缩机中产生的噪声。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蓄能器,其与空调用压缩机的压缩机主体相邻而设置,并从容器主体经由配管向所述压缩机主体供给已气液分离的制冷剂气体,该蓄能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的外缘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壁,并具有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支承所述配管的支承孔,所述支承孔的中心相对于中心线偏离,所述中心线沿着从所述压缩机主体传递的最支配性的激振力的方向通过所述支承部件的中心。
通过该结构,从配管向支承部件传递的最支配性的激振力的一部分向扭转支承部件的方向分散。其结果,能够降低从配管经由支承部件向蓄能器的容器主体传递的激振力。因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蓄能器,能够抑制在与空调用压缩机的压缩机主体相邻而设置的蓄能器中产生的振动,并降低在空调用压缩机中产生的噪声。
并且,优选如下:所述支承部件具有设置于与所述支承孔不同的位置的多个贯穿孔,在所述支承部件的相邻的所述贯穿孔彼此之间延伸有从所述外缘延伸的厚壁部,所述支承孔的中心相对于中心线偏离,所述中心线沿着所述厚壁部的从所述外缘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中心侧而延伸的延伸方向。
通过该结构,无论从压缩机主体传递的激振力是哪个方向,从配管向厚壁部传递的激振力的一部分都向扭转厚壁部的方向分散。其结果,能够降低从配管经由支承部件的厚壁部向蓄能器的容器主体传递的激振力,并抑制在蓄能器中产生的振动。
并且,优选如下:所述配管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压缩室的数量相对应而在所述容器主体内配置有多个,所述支承孔与配置有多个的所述配管相对应而设置有多个,所有的所述支承孔的中心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偏离。
通过该结构,即使在存在多个配管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从各配管经由支承部件向蓄能器的容器主体传递的激振力,并抑制在蓄能器中产生的振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用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蓄能器及经由所述配管从所述蓄能器被供给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机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90001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