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终端的网络管理方法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880100240.5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3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皓;姚松平;李锋;郭兴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30 | 分类号: | H04W3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金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终端 网络 管理 方法 | ||
提供了一种用于终端的网络管理方法,该终端具有至少两个用户识别模块,包括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和第二用户识别模块,该网络管理方法包括:使终端在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运行第一数据业务,检测第一数据业务的网络占用率,基于该网络占用率确定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搜网方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终端的网络管理方法和对应的终端。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领域,出于对业务、流量、资费、个人需要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终端支持插入和运行多张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数据卡,通常为SIM卡。例如,两张数据卡隶属不同的运营商,一张卡是中国移动,另一张卡是中国联通。不同电信运营商的蜂窝网络覆盖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例如用户在高铁、地铁场景,中国移动的4G信号质量较差时,可能中国联通的4G信号质量较好。因此,如果能根据网络质量动态选择最佳的移动运营商网络接入,形成互补,就可以提高用户的通信体验。
随着通信协议的发展,多路传输控制协议(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MPTCP)/多路用户数据报协议(multipath user datagram protocal,MPUDP)协议允许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在两个不同的网络上平滑切换,保证了业务体验的连续。
在当前终端中,其通常设置了双卡双待(dual sim dual standby,DSDS)和双卡双通(dual sim dual active,DSDA),当一张卡(称为卡1)处于2G/3G或者无网时,此时即便使用MP(multipath,多路)能力将数据业务切换到另一张卡(称为卡2),卡1的搜网(LTE CellSearch)也会严重影响卡2的数据业务能力,表现为时延增大、并发数据量进一步降低、随时间进一步恶化。卡2的数据业务体验代表了当前用户的体验,其应该被保护,而如果卡1是用户根据流量因素设置的主卡,则卡1数据业务恢复的及时性又关系到使用成本和未来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终端的网络管理机制,例如一种搜网调度方法,在保障当前用户数据业务体验的条件下,兼顾流量成本和未来的用户体验。“多卡”指的是多个用户识别模块,它们既可以是物理上分离的多张卡,也可以是例如一张数字用户识别卡(eSIM)上划分出的多个虚拟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终端的网络管理方法,例如一种搜网调度方法,该终端具有至少两个用户识别模块,包括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和第二用户识别模块,该网络管理方法包括:使终端在第二用户识别模块上运行第一数据业务,检测第一数据业务的网络占用率,基于该网络占用率确定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的搜网方式。网络占用率包括例如网络使用频率和/或吞吐量。第一数据业务指的例如是包含在终端中设置的白名单中的业务。该白名单业务指的是该终端可以批准运行且时延敏感类的数据业务。时延敏感的标准可以是终端的用户自定义的,例如通过图形用户界面设置到终端中,也可以是终端出厂时预设的,也可以是在终端运行过程中从外部例如云端、服务器接收的规则,等等。该白名单可以作为配置文件设置在终端中,也可以作为代码集成到一段程序中,等等。应理解的是,搜网方式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执行搜网。可以根据场景需要而决定不搜网。检测第一数据业务的网络占用率的方式例如可以是根据第一数据业务特定时长里的网络占用率然后算出平均值。该特定时长例如是5s。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所处的网络类型,响应于检测结果,在网络类型是无网络的条件下,采用第一搜网方式对第一网络进行搜网,在网络类型是不同于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的条件下,采用第二搜网方式对第一网络进行搜网,该第二搜网方式不同于第一搜网方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是LTE网络或者比LTE更晚出现的通信网络,例如5G网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是2G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1002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