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单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97820.3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0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佐久间宪之;笹子佳孝;杉本有俊;三濑信行;渡边成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H01M8/1286 | 分类号: | H01M8/1286;H01M4/86;H01M4/92;H01M8/123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秋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单体 | ||
1.一种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设置了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网眼形状的支承部的区域的支承基板;
所述支承基板上的第1电极;
所述第1电极上的电解质膜;和
所述电解质膜上的第2电极,
所述第1电极具有:
第1薄膜电极,其至少覆盖所述区域而形成;和
第1网眼状电极,其与所述第1薄膜电极连接,与所述支承部对应而设,具有比所述第1薄膜电极厚的膜厚,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网眼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极具有:
第2薄膜电极,其至少覆盖所述区域而形成于所述电解质膜上;和
第2网眼状电极,其与所述第2薄膜电极连接,与所述支承部对应而设,具有比所述第2薄膜电极厚的膜厚,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网眼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基板具有:半导体基板;和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第1面上的第1绝缘膜,
所述半导体基板设有:从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在所述区域到达所述第1绝缘膜的第1开口部,
通过在所述第1绝缘膜设置多个第2开口部,来在所述区域形成所述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绝缘膜具有拉伸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绝缘膜是氮化硅膜、氮化铝膜、氮化硅膜与氧化硅膜的层叠膜、或氮化硅膜、氧化硅膜与氮化铝膜的层叠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薄膜电极是通过溅射法形成的连续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薄膜电极的材料是Pt、Ag、Ni、Cr、Pd、Ru、Rh中的任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薄膜电极的膜厚是2nm以上且30n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网眼状电极由Pt膜、Au膜、Ag膜、Mo膜、W膜、Ta膜、Hf膜、Si膜的任一者、或它们的层叠膜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基板上按照所述第1薄膜电极、所述第1网眼状电极、所述电解质膜、所述第2薄膜电极以及所述第2网眼状电极的顺序进行层叠,
所述第1电极具有:
第3薄膜电极,其与所述第1网眼状电极连接,与所述第2薄膜电极形成于同层;和
第3电极,其与所述第3薄膜电极连接,与所述第2网眼状电极形成于同层,
所述第3电极的上端以及所述第2网眼状电极的上端的高度设为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基板上按照所述第1网眼状电极、所述第1薄膜电极、所述电解质膜的顺序进行层叠,
所述第1薄膜电极与所述电解质膜的界面是平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料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极具有:
第2薄膜电极,其至少覆盖所述区域而形成于所述电解质膜上;和
第2网眼状电极,其与所述第2薄膜电极连接,与所述支承部对应而设,具有比所述第2薄膜电极厚的膜厚,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网眼形状,
所述第2薄膜电极与所述电解质膜的界面是平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782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下一篇:发光元件、发光器件以及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