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装置以及空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4690.8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8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森有辉;藤塚正史;中井孝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1/62 | 分类号: | F24F11/62;F24F11/86;F25B5/02;F25B13/00;F24F110/10;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装置 以及 方法 | ||
空调装置具备:室温传感器(106);室温设定单元(107);使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03)、电动膨胀阀(104)、室内热交换器(105)中循环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101);包括温度偏差的积分器的要求能力运算部(4);输出总开度的电动膨胀阀总开度输出部(2);使用要求能力及总开度的暂定电动膨胀阀开度运算部(5);将阀的开度与暂定阀开度的距离函数作为评价函数的评价函数导出部(201);使作为变量的开度的合计与总开度相等的等式限制导出部(202);运算开度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的阀开度上下限值运算部(3);开度满足上限值及下限值的不等式限制导出部(203);根据评价函数、等式限制及不等式限制计算开度的最佳化问题计算部(204),从而能够使室温偏差收敛为最小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向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的室外机的空调装置以及空调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具备向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供给制冷剂的室外机的空调装置中,为了将制冷循环内的制冷剂状态保持为适当的状态并且将各室的室温控制为目标室温,而根据负荷、制冷剂温度、运转状况来决定电动膨胀阀的开度。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与各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各电动膨胀阀的总开度来控制排出温度。基于相对于根据目标室温与室温的偏差而决定的目标空调能力的现空调能力的比率,将各电动膨胀阀的总开度的变化量向各电动膨胀阀分配。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适当地保持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状态,根据运转状况而使电动膨胀阀开度的上下限值变化。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以室外机的过冷却度成为目标过冷却度的方式决定各电动膨胀阀的总开度,利用各室内热交换器的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之差来修正以室内热交换器的容量比分配的各开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8983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4754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54836
这样的空调装置,因连接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种类或者设置条件的不同,而无法保证室温与目标室温的偏差为最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当吸入温度与排出温度之差或者过热度在各室内热交换器中全部相等时,除了室温与目标室温一致的情况以外,室温偏差未收敛。另外,如专利文献2那样,为了适当地保持制冷剂状态在增加限制电动膨胀阀开度的驱动范围的要素的情况下,存在室温、排出温度的控制性能降低,无法同时进行各控制这样的课题。此外,如专利文献3那样,在控制过热度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压缩机吸入过热度,因而存在节能性恶化、运转范围受限的悬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即使在对电动膨胀阀开度的驱动范围加以限制的情况下、在设置条件等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效率运转并且使室温偏差收敛为最小值。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备:室温传感器,其检测多个室的室温;目标室温设定单元,其设定室的目标室温;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其使制冷剂依次在室外热交换器、电动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中循环;要求能力运算部,其使用将室温与目标室温的偏差积分而得到的值,对要求能力以室为单位进行运算;电动膨胀阀总开度输出部,其输出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电动膨胀阀的总开度;暂定电动膨胀阀开度运算部,其使用要求能力以及总开度,对暂定电动膨胀阀开度以室为单位进行运算;评价函数导出部,其将电动膨胀阀的开度作为变量并将与暂定电动膨胀阀开度的距离函数作为评价函数导出;等式限制导出部,其导出使作为变量的开度的合计与总开度相等的等式限制;电动膨胀阀开度上下限值运算部,其对开度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进行运算;不等式限制导出部,其导出开度满足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不等式限制;以及最佳化问题计算部,其根据评价函数、等式限制以及不等式限制求解最佳化问题来计算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4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