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94185.3 | 申请日: | 201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9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山村毅;清家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17/04;F25D2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本发明的冰箱具备:隔热箱体,其在内部形成有冷藏室和冷冻室,冷藏室具有被设定为冷藏温度带的隔间、和设置于该隔间的上侧且被设定为比冷藏室温度带低的冻结温度以下的过冷却温度的过冷却保存室,冷冻室设置于冷藏室的上侧且被设定为冷冻温度带;以及分隔壁,其设置于冷藏室与冷冻室之间,在内部具有冷藏室的返回风路和第一加热装置,在冷藏室的前侧形成有将该冷藏室内的空气向返回风路引导的返回风路入口,在冷藏室的里侧形成有排出冷却风的排出口,第一加热装置配置为在俯视观察下不与返回风路重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使被冷却物成为过冷却状态的功能的冰箱。
背景技术
在冰箱中,当在维持品质的状态下保存食品等被冷却物时,一般优选维持被冷却物不冻结的温度、并且是尽可能低的温度。作为实现这样的保存的方法,提出有将被冷却物在过冷却状态下进行保存的方法。这里,过冷却状态是指即使被冷却物达到冻结点以下,也不开始冻结而为非冻结状态的情况。然而,当在冻结点以下(例如,0℃以下)保存被冷却物的情况下,由于冲击或者某些因素,存在过冷却状态被解除而在被冷却物生成冰结晶的可能性。而且,若在过冷却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放置,则被冷却物的冻结进行,由于因冻结导致的细胞损伤而被冷却物的品质降低。
公开有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而反复进行将箱内设定温度设定为比被冷却物的冻结点低的温度的低温工序、和设定为比冻结点高的温度的升温工序的冰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冰箱中,即使当在低温工序中被冷却物的过冷却状态被解除,在被冷却物生成冰结晶并开始冻结的情况下,在预先决定的时机开始升温工序,由此能够使在过冷却解除时生成的冰结晶融解。在这之后,通过再次执行低温工序,从而能够实现过冷却状态,并稳定地维持被冷却物的过冷却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47235号公报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的冰箱而言,冷冻室位于过冷却保冷室的下方,因此,作为在边界壁中埋入的加热装置的加热器构成为覆盖外壳整体的大小,以使得过冷却保冷室不因导热而过冷。因此,存在加热器的成本增大的课题。
另外,冰箱的返回风路(过冷却保存室的返回风路)配置于冷藏室的里侧且位于冷藏室底面侧,成为与向冷藏室供给冷却风的排出口平行的位置关系。因此,冷却风的排出口的一部分和返回风路入口处于较近的位置,冷却风的一部分短路,从而存在不能够高效地冷却被冷却物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冷却被冷却物并且能够抑制加热装置的成本的冰箱。
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具备:隔热箱体,其在内部形成有冷藏室和冷冻室,该冷藏室具有被设定为冷藏温度带的隔间、和设置于该隔间的上侧且被设定为比冷藏室温度带低的冻结温度以下的过冷却温度的过冷却保存室,该冷冻室设置于上述冷藏室的上侧且被设定为冷冻温度带;以及分隔壁,其设置于上述冷藏室与上述冷冻室之间,在内部具有上述冷藏室的返回风路和第一加热装置,在上述冷藏室的前侧形成有将该冷藏室内的空气向上述返回风路引导的返回风路入口,在上述冷藏室的里侧形成有排出冷却风的排出口,上述第一加热装置配置为在俯视观察下不与上述返回风路重叠。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冰箱,返回风路入口形成在冷藏室的前侧,因此能够从形成于冷藏室的里侧的排出口高效地排出冷却风。另外,返回口的位置相比排出口的位置必然是远离返回风路入口,因此即使减慢冷却风的风速,冷却风也能够高效地冷却被冷却物而不发生短路。另外,第一加热装置配置为在俯视观察下不与返回风路重叠,并构成为不覆盖过冷却保存室整体,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加热装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内的结构的第一内部结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内的结构的第二内部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41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