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驻车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2029.3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6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碓井广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65/22 | 分类号: | F16D65/22;B60T13/74;F16D121/24;F16D125/40;F16D125/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欧阳柳青;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制动 装置 | ||
在通过松开制动线缆来解除驻车制动状态的电动驻车制动装置中,螺母(61)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与丝杠轴(38)螺合,在致动器壳体(39)内的固定位置配置有移动限制部(74f),该移动限制部与丝杠轴或同该丝杠轴一起沿轴向移动的联动部件(76)抵接,从而限制丝杠轴的朝向松开制动线缆(37)的一侧的轴向移动端,弹性部件(80)夹设在螺母与收纳、固定于致动器壳体内的内插部件(74)之间,在丝杠轴向松开制动线缆的一侧进行轴向移动时,随着由移动限制部进行了移动限制后的螺母的轴向移动,该弹性部件被压缩。由此,能够防止动作声的产生,并且不会将致动器壳体的强度增大到必要以上,在驻车制动状态解除时能够对电动马达施加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其具备:丝杠轴,其在旋转运动被阻止的状态下与制动线缆连结;致动器壳体,其将该丝杠轴支承为能够沿该丝杠轴的轴向移动;电动马达,其正反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致动器壳体;运动转换机构,其具有以能够根据该电动马达的动作而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丝杠轴螺合的螺母,并且能够将由所述电动马达产生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丝杠轴的直线运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以及弹性部件,其在使所述丝杠轴向松开所述制动线缆的一侧移动时被压缩,通过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变化,对牵引所述制动线缆而得到的驻车制动状态与松开所述制动线缆而得到的驻车制动解除状态进行切换。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一种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其通过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的变化,在牵引制动线缆而获得驻车制动力的状态和松开制动线缆而释放驻车制动力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184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电动驻车制动装置中,在驻车制动解除时,施加于电动马达的负荷变小而流过无负荷电流,存在构成电动马达与丝杠轴之间的运动转换机构的多个部件产生过度返回而陷入锁止状态的可能性。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为了适当地切断向电动马达的供电,在驻车制动解除时对丝杠轴和螺母施加由弹性部件产生的负荷,监视向电动马达的通电电流,防止过度返回。然而,由于螺母的轴向位置被固定,所以在驻车制动解除动作时容易产生动作声,另外,由于在收纳所述丝杠轴的一部分、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及所述弹性部件的致动器壳体与所述螺母之间夹设有所述弹性部件,所以需要提高致动器壳体的强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驻车制动装置,该电动驻车制动装置能够防止在驻车制动状态解除时产生动作声,并且能够避免将致动器壳体的强度增大到必要以上,并且能够在驻车制动状态解除时对电动马达施加负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其具备:丝杠轴,其在旋转运动被阻止的状态下与制动线缆连结;致动器壳体,其将该丝杠轴支承为能够沿该丝杠轴的轴向移动;电动马达,其正反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致动器壳体;运动转换机构,其具有以能够根据该电动马达的动作而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丝杠轴螺合的螺母,并且能够将由所述电动马达产生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丝杠轴的直线运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以及弹性部件,其在使所述丝杠轴向松开所述制动线缆的一侧移动时被压缩,通过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变化,对牵引所述制动线缆而得到的驻车制动状态与松开所述制动线缆而得到的驻车制动解除状态进行切换,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以能够在被限制的范围内进行轴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丝杠轴螺合,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的固定位置配置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与该丝杠轴或同该丝杠轴一起沿轴向移动的联动部件抵接,从而限制所述丝杠轴的朝向松开所述制动线缆的一侧的轴向移动端,所述弹性部件夹设在所述螺母与收纳、固定于所述致动器壳体内的内插部件之间,使得在所述丝杠轴向松开所述制动线缆的一侧进行轴向移动时,随着由所述移动限制部进行了移动端限制后的所述螺母的轴向移动,所述弹性部件被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2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