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无线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91207.0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9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好明;河崎义博;大出高义;吴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76/20 | 分类号: | H04W76/20;H04W5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丽娟;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基站 移动 方法 | ||
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无线通信装置(1)和无线通信装置(2)。无线通信装置(1)具有通信部(11)和控制部(14)。在进行第2无线通信装置(2)的状态转移时,通信部(11)向第2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第1控制信号。首先,通信部(11)进行使无线通信装置(2)的状态从第1状态转移到第2状态的第1状态转移。之后,在进行使无线通信装置(2)的状态从第2状态转移到第3状态的第2状态转移的情况下,控制部(14)进行控制,以将第1控制信号和与第1控制信号不同的第2控制信号同时发送到无线通信装置(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网络中,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的业务(traffic)占据了网络资源的大半。此外,移动终端(以下记载为“移动站”)使用的业务今后也有扩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与IoT(Internet of a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仪表、装置等的监控系统)的开展相匹配,要求支持具有多种要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下一代(例如5G(第五代移动通信))的通信标准中,除了4G(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技术(例如非专利文献1~11)之外,还要求实现进一步的高数据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关于下一代通信标准,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工作组会(例如TSG-RAN WG1、TSG-RAN WG2等)中进行了技术研究(例如非专利文献12~40)。
5G支持各种服务。例如,在5G中,设想了分类为eMBB(enhanced Mobile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Massive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机器类型通信)、以及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许多用例(usecase)的支持。在5G中,作为新的通信技术,正在研究采用新RAT(Radio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这里,New RAT描述为“NR”。例如在LTE(Long TermEvolution)中,移动站被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基站被称为eNB(evolvedNode B,演进型NodeB),但在NR中,基站被称为5GNB(5G的基站)或gNB。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在RRC层的处理中,在无线站(UE)和对方的无线站(gNB)之间进行连接的设定、变更、释放等。例如,在3GPP中,作为RRC层的状态,规定了RRC连接模式(RRC connected mode)和RRC空闲模式(RRC idle mode)(例如,非专利文献9)。RRC连接模式例如是可以在UE和gNB之间实施数据通信的状态。RRC空闲模式例如是在UE和gNB之间不能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
图12是NR中的状态转移的概要图。图12例如记载在非专利文献26和37中。如图12所示,正在研究在RRC连接模式(图12的“NR RRC连接(NR RRC CONNECTED)”)和RRC空闲模式(图12的“NR RRC空闲(NR RRC IDLE)”)之间导入RRC非激活模式(图12的“NR RRC非激活(NRRRC INACTIVE)”)。关于RRC非激活模式的导入,现在是开始讨论的地方(参照图12的“FFS(For Further Study)”)。RRC非激活模式是与RRC空闲模式同等的低消耗功率、在数据发送时可以快速转移到RRC连接模式的模式。
例如,UE在从RRC空闲模式转移到RRC连接模式时,与gNB之间收发RRC消息,作为关于状态转移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UE发送的消息向gNB通知与数据通信有关的信息并保持该信息。与数据通信有关的信息包含UE的位置、通信能力、各种参数、UE的识别符(终端ID)等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1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