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0927.5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6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广濑雄大;石松尚也;田村浩;久保田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M7/02 | 分类号: | B62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电动 车辆 | ||
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其具备:主框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枢轴框架,其从所述主框架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以及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且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
电池,其支承于所述主框架;
马达单元,其构成为能够通过冷却介质循环来进行冷却;
控制装置,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来控制所述马达单元;以及
热交换器,其经由形成所述冷却介质的流路的配管而与所述马达单元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热交换器以所述控制装置在主视视角下配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的方式在所述电池的前方露出且并排设置以便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热交换器的前方表面中的任一者都与行驶风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的前方表面设置有多个散热用翅片,该多个散热用翅片在主视视角下露出以便它们与行驶风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单元固定于所述枢轴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装置的前方表面,设置有在主视视角下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散热用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马达单元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的泵部,
所述泵部将对所述马达单元进行冷却后的所述冷却介质向所述热交换器压送,
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控制装置由第二配管连接以使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后的所述冷却介质通过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马达单元由第三配管连接以使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后的所述冷却介质返回至所述马达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在所述主框架的下方朝向车身下后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下框架,
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热交换器均被固定为在主视视角下横跨所述左右一对下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在所述主框架的下方朝向车身下后方延伸设置的下框架,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设置于所述下框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左右一对护罩,
所述左右一对护罩分别以在车身水平方向上至少与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热交换器双方重叠的方式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一对护罩在主视视角下配置于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热交换器的左右两侧方,所述左右一对护罩的前方侧缘部配置于比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热交换器靠前方处而将行驶风向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热交换器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一对护罩被固定为它们之间的前方侧缘部处的距离大于后方侧缘部处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092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