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8854.6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9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田内梨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5/024 | 分类号: | B60C15/024;B60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韩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为了提高胎圈耐久性和耐轮辋滑动性,在装接于5°锥度的规定轮辋(R)的充气轮胎(1)中,在胎圈芯(21)中,胎圈芯底(23)在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轮胎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向上,在0°以上5°以下的范围内相对于轮胎旋转轴倾斜,在胎圈部(20)中,胎圈基部(30)在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轮胎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向上,在8°以上12°以下的范围内相对于轮胎旋转轴倾斜,在将穿过轮胎子午剖面中的胎圈芯中心CC且平行于胎圈基部(30)的直线PL上的轮胎内表面(65)与轮胎外表面(60)的距离设为胎圈宽度BW的情况下,胎圈芯(21)的最大宽度CW在(BW×0.54)≤CW≤(BW×0.58)的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通过将具有胎圈芯的胎圈部与车轮的轮辋嵌合,来装接于车轮,该胎圈芯是由多个胎圈钢丝捆扎而成的环状构件。胎圈部是在将充气轮胎装接于车轮时,实际对车轮进行装接的部分,因此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通过对胎圈部进行各种设计,谋求所期望的性能的实现。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通过将胎圈芯形成为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宽的形状,会减轻局部的压力,抑制轮辋的损伤。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胎中,通过将子午剖面的胎圈基部的胎踵部设为曲率半径较大的圆形轮廓,来确保向轮辋的装接的容易性。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重载荷用子午线轮胎中,通过使压缩因子和胎圈芯有效宽度与胎圈芯最大宽度的比值分别设在规定的范围内,在不引起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耐轮辋滑动性,该压缩因子(Compression factor)定义为,仅比胎圈芯靠半径方向内侧的橡胶的部分的轮辋装接前的总厚度与轮辋装接后的总厚度之差,即压缩量除以轮辋装接前的总厚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292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888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充气轮胎被装接于各种样式的车辆,但作为其中一个种类的工程车辆在建设作业时有时会将较大的扭矩传递至车轮。例如,作为工程车辆的一例的轮式装载机,在通过车辆的前端所具备的铲斗将土砂等铲起时会向前轮施加较大的载荷,因此当在该状态下进行行驶时,会将较大的扭矩传递至前轮。近年来,在这样的轮式装载机中,有着谋求高马力化、使传递至车轮的扭矩变大的倾向,因此作为车轮,在严酷的条件下的使用变多。因此,在装接于轮式装载机这样的工程车辆的车轮中,伴随着车辆的高马力化和使用条件的苛刻化,有时会发生轮辋于胎圈部之间的滑动,即所谓轮辋滑动。就是说,被传递至车轮的扭矩会从车轮经由胎圈部向充气轮胎传递,但在从车轮向胎圈部传递的扭矩过大的情况下,有时会在轮辋与胎圈部之间发生滑动。在这样在车轮与充气轮胎之间发生了轮辋滑动的情况下,有时会使作为胎圈部的内周面、与轮辋接触的部分的胎圈基部的橡胶磨损,使胎圈基部损伤。
作为这样的轮辋滑动的原因之一,考虑胎圈部的轮辋的紧固力不足。作为用于使胎圈部的紧固力增加的方法,考虑缩小具有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内径,或缩小胎圈基部的胎踵部的周长。但是,在使胎圈芯的内径、胎踵部的周长变小的情况下,胎圈部的紧固力上升,但是构成胎圈基部的橡胶的应变的峰值变得易于局部变大。在该情况下,由于橡胶较大的应变而产生胎圈部变得易于损伤、胎圈耐久性降低的问题。此外,在胎圈基部与轮辋之间的一部分的压力过高的情况下,将充气轮胎装接于车轮时的轮辋组装性可能会降低。
另一方面,作为减轻胎圈基部与轮辋之间的局部压力的方法,举出了如专利文献1那样将胎圈芯宽度设为较宽的方法,但当使胎圈芯的宽度过大时,存在胎圈芯周围的应变变得过大的问题。在该情况下,在构成胎圈部的构件彼此之间易于发生分离,可能会使耐久性恶化。像这样,在不使胎圈耐久性恶化的情况下抑制轮辋滑动变得非常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8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