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88151.3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6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安田阳;大崎由惠;西田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4/36;H01M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陈彦;郭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负极 活性 物质 | ||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在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存在碳的硅氧化物粒子,
使用波长0.15406nm的CuKα射线作为射线源时,源自Si的2θ=27°~29°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相对于源自SiO2的2θ=20°~25°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之比、即PSi/PSiO2为1.0~2.6的范围,
由273K时的二氧化碳吸附算出的比表面积小于或等于8.5m2/g。
2.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包含在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存在碳的硅氧化物粒子,
使用波长0.15406nm的CuKα射线作为射线源时,源自Si的2θ=27°~29°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相对于源自SiO2的2θ=20°~25°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之比、即PSi/PSiO2为1.0~2.6的范围,
273K时的至相对压力0.03为止的二氧化碳吸附量小于或等于2cm3/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由长径L与短径S之比即S/L表示的纵横比的平均值处于0.45≤S/L≤1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在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得到的体积累积分布曲线中,从小粒径侧起的累积成为10%时的粒径D10%相对于从小粒径侧起的累积成为90%时的粒径D90%之比、即D10%/D90%大于或等于0.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碳的含有率为所述硅氧化物粒子和所述碳的合计的0.1质量%~10.0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在X射线衍射光谱中具有属于Si(111)的衍射峰,由所述衍射峰算出的硅微晶的大小为1.0nm~15.0n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体积平均粒径为0.1μm~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由77K时的氮吸附算出的比表面积为0.1m2/g~10m2/g。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进一步包含碳系负极活性物质。
10.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集电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集电体上的负极材层,所述负极材层包含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
1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电解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81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