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折射走时层析成像产生针对地下结构的速度模型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87952.8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2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秦福豪;康斯坦丁诺斯·钦戈斯;费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霞 |
| 地址: | 沙特阿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折射 走时 层析 成像 产生 针对 地下 结构 速度 模型 | ||
本公开描述了用于产生针对地下结构的速度模型的方法和系统,包括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系统。一种用于确定针对地下结构的速度模型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包括:由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通过基于初始速度模型执行折射走时层析成像过程,产生针对地下结构的第一速度模型;以及由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基于第一速度模型和结构骨架模型产生第一精细化速度模型,其中,结构骨架模型是基于地下结构的反射地震数据确定的。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11日递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5/837,408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油气的勘探和生产,更具体地涉及使用折射走时层析成像(RT)产生针对地下结构的速度模型。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学分析中,速度模型是在了解区域的地下结构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地下区域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沉积岩通过沉积而形成。岩石层是由不同材料在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每一层岩石具有不同的性质。速度模型标出监测区域中的岩石层和地震波在每一层中行进的期望速度。速度模型可以用于解释在监测区域中观察到的地震信号,并且用于产生地下区域的图像。因此,好的速度模型可以提供对地下结构的更好的了解,并且提高在地理区域中的油气勘探或生产作业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描述了用于产生速度模型的方法和系统,包括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系统。一种用于确定针对地下结构的速度模型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包括:由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通过基于初始速度模型执行折射走时层析成像过程,产生针对地下结构的第一速度模型;以及由至少一个硬件处理器,基于第一速度模型和结构骨架模型产生第一精细化速度模型,其中,结构骨架模型是基于地下结构的反射地震数据确定的。
这个方面的其他实施方式包括:各自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方法的动作的对应的计算机系统、装置、以及被记录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的系统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在该系统上安装在操作时使该系统执行动作的软件、固件、硬件、或软件、固件或硬件的组合来执行特定的操作或动作。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包括指令来执行特定操作或动作,所述指令在被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装置执行动作。
本说明书的主题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细节在附图和后续的描述中阐述。通过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所述主题的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反射辅助的折射走时层析成像(RTAR)过程的示例方法。
图2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在示例RTAR过程中使用的不同模型。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在另一示例RTAR过程中使用的不同模型。
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速度模型的比较的曲线图400。
图5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示例速度模型确定方法。
图6是根据实施方式的速度模型确定系统的高层架构框图。
各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和标志指示相似的要素。
具体实施方式
给出以下描述以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所公开的主题,并且所述描述在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的上下文下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公开定义的总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和应用。因此,本公开不旨在被限制为所描述或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而是要根据与本公开中所描述的原理和特征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公开总体描述了用于产生速度模型的方法和系统,包括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未经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79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