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蒸气产生装置的感应加热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84385.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6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鲁·罗伯特·约翰·罗根;马克·吉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JT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65 | 分类号: | A24F40/465;A24F40/20;A24F4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瑞朋;胡彬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蒸气 产生 装置 感应 加热 组件 | ||
提供了一种用于蒸气产生装置(1)的感应加热组件(10)。该感应加热组件包括外部本体;感应线圈(16),该感应线圈被布置在该外部本体的内部;加热隔室(12),该加热隔室被限定在该感应线圈的内部并且被布置成在使用时接纳包括可汽化物质(22)和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24)的本体;其中,在该外部本体与该感应线圈之间的间隔限定了通气孔,该通气孔被布置成允许空气围绕该感应线圈流动并且流动至该加热隔室。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蒸气产生装置的感应加热组件。
将物质加热而不是燃烧来产生供吸入的蒸气的装置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这样的装置可以使用多种不同途径中的一种途径来为物质提供热量。一种此类途径是,简单地提供加热元件,向其提供电力以使得元件进行加热,该元件进而加热该物质以产生蒸气。
实现这种蒸气产生的一种方式是提供一种采用感应加热方法的蒸气产生装置。在这样的装置中,该装置设有感应线圈(下文中还被称为感应器和感应加热装置),并且蒸气产生物质设有感受器。当使用者激活该装置时,将电能供给感应器,该感应器进而产生电磁(EM)场。感受器与场耦合并且产生热量,该热量传递给物质,并且在该物质被加热时产生蒸气。
使用感应加热来产生蒸气有可能提供受控的加热,并且因此提供受控的蒸气产生。然而,实际上,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在蒸气产生装置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不合适的温度。这样可能浪费电力而使操作变得昂贵,并且具有使部件损坏或者使得蒸气产生装置的使用无效的风险而给期望使用简单可靠的装置的使用者带来不便。
以前已经通过对装置中的温度进行监测来解决此问题。然而,已经发现一些监测温度是不可靠的,并且即使由于温度监测而使总电力使用效率更高,提供温度监测也添加了部件数量并且使用额外的电力。
本发明寻求的是减轻至少一些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蒸气产生装置的感应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包括:外部本体;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被布置在该外部本体的内部;加热隔室,该加热隔室被限定在该感应线圈的内部并且被布置成在使用时接纳包括可汽化物质和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的本体,其中,在该外部本体与该感应线圈之间的间隔限定了通气孔,该通气孔被布置成允许空气围绕该感应线圈流动并且流动至该加热隔室。
感受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铝、铁、镍、不锈钢及其合金(例如镍铬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在其附近施加电磁场,感受器由于涡电流和磁滞损耗而可以产生热量,从而引起电磁能到热能的转换。
我们已经发现,允许空气围绕感应线圈流动并且流动至加热隔室的纵向端部会允许在空气进入加热隔室之前将热量传递至空气。这将冷却感应线圈,从而允许感应线圈更有效地工作并使其操作稳定、并且减小了需要直接施加至可汽化物质的加热量,因为进入加热隔室的空气也加热可汽化物质(或者至少降低其具有的冷却效果)。这减少了加热可汽化物质所需的能量的量。另外的益处是,限制了向外部本体传递热量,这防止外部本体变热、并且因此防止外部表面变热。当本体位于加热隔室中时,无需增加感应线圈与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之间的距离即可实现这些益处。这意味着不会减小从感应线圈传递至感受器的能量,从而允许尽可能有效地传递能量、并且因此尽可能有效地产生热量。
感应线圈可以是圆柱形感应线圈。在这种情况下,感应线圈可以布置在外部本体的径向内部,其中加热隔室限定了感应线圈的径向内部,并且其中,在外部本体与感应线圈之间限定通气孔的间隔可以是径向间隔。作为圆柱形感应线圈的替代方案,感应线圈可以是螺旋扁平感应线圈。
该通气孔可以被成形为围绕该感应线圈引导空气流,之后将空气流引导至该加热隔室。这通过在孔中的空气将感应线圈与外部本体分开,同时还在空气进入加热隔室之前加热空气,以减小需要施加至加热隔室的加热量,从而为外部本体提供绝缘。这减小了用电量,同时还保护使用者免受暴露于热量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T国际公司,未经JT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4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屏
- 下一篇:用于多目标跟踪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