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3463.5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1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孝明;田路勇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2C18/00;C22C18/04;C22C38/06;C22C38/60;C21D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朝鲁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冷轧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9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且延展性优异,并且扩孔试验的不良率低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具有规定的组成,铁素体和贝氏体铁素体的面积率的总和为20%~80%的范围内,残余奥氏体的面积率为超过10%且为40%以下的范围内,回火马氏体的面积率为超过0%且为50%以下的范围内,残余奥氏体中长宽比为0.5以下的残余奥氏体的比例以面积比计为75%以上,长宽比为0.5以下的残余奥氏体中,存在于取向差40°以上的铁素体晶界的残余奥氏体的比例以面积比计为50%以上,bcc相的平均KAM值为1°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适于以汽车为代表的运输机械类的部件的、具有拉伸强度(TS):980MPa以上的高强度且延展性和拉伸凸缘性优异,并且扩孔试验的不良率低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体部件等应用高强度冷轧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近年来,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考虑,迫切期望汽车的燃油效率提高,促进了应用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并且,最近对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的要求高涨,从确保碰撞时的乘员的安全性的观点考虑,作为车体的骨架部分等结构部材用途,也研究了拉伸强度为1180MPa以上的具有极高强度的高强度冷轧钢板的应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32680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21193号。
发明内容
钢板随着高强度化而延展性降低。延展性低的钢板在冲压成型时产生裂纹,因此为了将高强度钢板加工为汽车部件,需要在高强度的同时也兼具高延展性。然而,即使是扩孔率的平均值(平均扩孔率)优异的钢板,随着增加试验数,也偶尔会测到明显低于平均值的值。这样将测出明显低于平均值的值的概率作为扩孔试验的不良率。扩孔试验的不良率高的钢板在实际冲压时发生不良的概率增高。量产时在大量进行部件成型的过程中这样的不良现象不容忽视。为了降低冲压成型的不良率,要求扩孔试验的不良率低的钢板。
因此,寻求一种具有拉伸强度980MPa以上的高强度且具备优异的延展性,并且降低了扩孔试验的不良率的钢板。然而,以往的冷轧钢板的上述特性中的任一种均不充分。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9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且延展性优异,并且扩孔试验的不良率低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反复深入研究。其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发现钢板中含有的长宽比大的块状的残余奥氏体在扩孔试验之前冲裁时在冲裁端面大量露出时,诱发端面裂纹,扩孔率显著降低。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发现在长宽比小的针状的残余奥氏体存在于取向差40°以上的铁素体晶界的情况下具有抑制上述端面裂纹产生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发现具有长宽比小的针状的残余奥氏体分率高且大多数长宽比小的针状的残余奥氏体存在于取向差40°以上的铁素体晶界、且具有bcc相的平均KAM值为1°以下的组织的钢板具有优异的拉伸凸缘性,并且扩孔试验的不良率非常小。
进而,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对冷轧钢板在特定的条件下实施3次退火,能够制造具有满足上述条件的组织的钢板。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基于上述情况进一步进行研究之后,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9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且延展性和拉伸凸缘性优异,并且扩孔试验的不良率低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高强度冷轧钢板适于以汽车为代表的运输机械类的部件、建筑用钢材等结构用钢材。根据本发明,能够开展高强度冷轧钢板的更进一步的用途,产业上起到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34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