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诱导使药物进入癌细胞内的声孔效应的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3229.2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1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P·朱斯泰托;D·法莱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由波有限公司;P·朱斯泰托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景鹏 |
地址: | 意大利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导 药物 进入 癌细胞 效应 系统 及其 方法 | ||
诱导使药物进入肿瘤癌细胞的声孔效应的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发生器,其被配置为以超声频率提供电能;超声探头,其电连接到发生器,并被配置为将电能转换成由操作参数定义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所述操作参数包括超声波的频率、占空比、操作时间;输入装置,其使操作者能输入配置数据,该配置数据包括肿瘤类型、药物类型、继发性肿瘤的定位、人体测量值和肿瘤等级;和,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基于输入的配置数据确定操作参数的值,并根据所确定的值,控制发生器和超声探头进行操作,其中频率的值基于肿瘤类型、肿瘤定位、肿瘤等级和人体测量值确定,占空比的值基于药物、肿瘤类型和肿瘤等级确定,并且所述操作时间的值至少基于肿瘤类型和药物类型确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该系统用于诱导使药物进入肿瘤癌细胞内的声孔效应,以提高靶标(即肿瘤)对药物的摄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控制超声波的方法,以这种方式,诱导使药物进入癌细胞内的声孔效应,从而改善靶标对药物的摄入。
背景技术
继循环系统疾病之后,癌症成为了当今世界上第二大常见的死亡原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估计,由于人口老龄化,预计到2030年,癌症病例将增加约2170万,具有1300万人的死亡率。已知的肿瘤疗法是基于化学疗法和/或放射疗法和/或肿瘤块的手术切除。传统化学疗法尤其受缺乏对癌细胞选择性之苦,可在全身和局部水平上引起副作用。此外,肿瘤经常发展出对所给予的化疗药物的抗性。由于这些原因,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开发了几种技术,通过使用被称为脂质体的专用脂质结构,来改善药物递送的选择性。脂质体是纳米载体,通常包括封闭的脂质液滴,脂质液滴具有核心(通常是水性核心),容纳药物(例如化学治疗剂、抗炎药、细胞毒性剂等)。特别地,用于封装化疗药物的脂质体通常设计成具有一结构,该结构允许脂质体自身在血液中的持久循环时间,从而也允许脂质体所含药物在血液中的持久循环时间。在血液中的延长寿命允许脂质体与靶标(即肿瘤)更长时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更大量的血液通过肿瘤改善高渗透长滞留(EPR)效果。因此,增强了肿瘤对药物的整体吸收,并且显著改善了运输药物的治疗指数[Deshpande P.P.,Biswas S.,and V.PTorchilin V.P.,Current trends in the use of liposomes for tumor targetingNanomedicine 2013September;8(9)],[Torchilin V.P.Targeted pharmaceutical5nanocarriers for cancer therapy and imaging.AAPS J.2007;9(2):128-147]。然而,即使使用了化疗药物的脂质体制剂,利用在脂质体自然降解后,进行自发释放而获得的选择性水平和治疗功效,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由于这些原因,即使当前被批准用于临床的纳米药物自发地释放药物,也已经实验测试了多种技术,利用外部施加的刺激来触发这种释放。已经确认,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改善对药物释放的控制,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除了利用局部升高温度刺激药物释放外,自身还引起细胞毒性作用,诱发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凝集性坏死(EP1774989B1)。冲击波还用于进行医学治疗,旨于将物质推入人体、组织或细胞内,因此用于提供疫苗、麻醉剂、抗生素等(US2009/281464A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由波有限公司;P·朱斯泰托,未经自由波有限公司;P·朱斯泰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32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缺陷概率的过程窗口
- 下一篇:压力支持治疗的经改进的递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