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系树脂膜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81906.7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1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户松稚登;西忠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B32B7/022;B32B7/027;B32B27/32;B32B27/34;B32B27/36;B65D65/40;C08L23/14;C08L23/16;C08L5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树脂 | ||
提供一种即使在与双轴拉伸聚酰胺系树脂膜之类的分子取向轴的应变较大的基材膜层叠时,由该层叠体得到的包装袋的直线分割性也优异且落下时不易发生破袋的聚烯烃系树脂膜。一种聚烯烃系树脂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选自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聚烯烃系树脂90~97重量份而含有乙烯-丙烯共聚弹性体3~10重量份,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相对于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合计量的比率为0~50重量%的范围,该聚烯烃系树脂膜的长度方向的热收缩率为3%以上且20%以下,宽度方向的垂直方向的热收缩率为1%以下,所述长度方向的屈服应力为150MPa以上且250MPa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系树脂膜。另外,涉及选自聚酰胺树脂膜、聚酯树脂膜和聚丙烯树脂膜中的至少一种膜与聚烯烃系树脂膜层叠而成的、适合于热密封的聚烯烃系树脂膜。
背景技术
包装袋主要通过下述方式制造:将聚酰胺树脂膜、聚酯树脂膜或聚丙烯树脂膜等基材膜与聚烯烃系树脂膜的层叠体的周边部在聚烯烃系树脂膜面彼此相接触的状态下、并且在接近聚烯烃系树脂膜的熔点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压接(以下记作热密封)。
食品包装袋中,利用130℃左右的加压水蒸气对填充食品后的包装袋进行杀菌的、适合于长期保存食品的所谓蒸煮袋正在普及。
近年来,由于女性走向社会、小家庭化或高龄化的推进等社会背景,对蒸煮袋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还要求提高特性。
例如,将蒸煮袋装箱、运输并在柜台销售的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要求在该过程中即使落下也不易破袋、尤其是即使在冷藏情况下落下也不易破袋。
另外,在从包装袋、尤其是从蒸煮袋取出食品内容物时,通常是用手从形成于包装袋周边的密封部分的切口部分、即所谓的凹口部分撕开包装袋,但在使用以往的层叠体的情况下有下述担忧:通常不能平行于水平方向地撕开包装袋的一边而是倾斜地打开,或者产生裂开的行进方向在包装袋的表面与背面的层叠体处变得上下相反的现象、即所谓的分离(日文:泣別れ),导致食品内容物难以取出、食品内容物弄脏手或衣服、或在内容物已被加热的情况下导致烫伤等。
难以将包装袋平行于包装袋的一边撕开的原因在于,层叠体中使用的基材膜存在应变,即,基材膜的分子取向轴方向相对于包装体的一边并非平行。
如果能够使基材膜的分子取向轴方向与包装袋的撕开方向相同则不会发生这种问题。所制造的宽幅的拉伸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分子取向轴方向与膜的走向保持一致,能够平行于包装袋的一边平行地撕开。但是,在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分子取向轴方向发生倾斜,包装袋的撕开方向倾斜。完全避开使用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基材膜而实施是不现实的,而且随着基材膜的生产速度的提高、宽幅化,有应变的程度与以往相比进一步变大的倾向。
因此,尝试通过在与基材膜层叠的聚烯烃系树脂膜方面下工夫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专利文献1而获知一种膜,其是将包含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聚烯烃系树脂片以3.0倍以下进行单轴拉伸而得到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虽然其中记载了通过将该膜与基材膜层叠可得到直线分割性,但是撕开强度有改善的余地,另外存在容易发生分离的问题。
另外,通过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而获知一种膜,其是将包含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与丙烯-丁烯弹性体和/或乙烯-丁烯弹性体的聚烯烃系树脂片以5倍左右进行单轴拉伸而成的。但是,在落下时的破袋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专利文献3存在有:在低于所设定的使用温度的温度下耐破袋性不足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904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003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41302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1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