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81118.8 | 申请日: | 2018-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0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古贺大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2/34;H01M4/139;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邵秋雨;刘继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系 二次 电池 层叠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抑制粘连产生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本发明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具有非多孔基材层和在基材层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粘接层,基材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比基材层另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在此,基材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为0.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基材层另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为0.01μm以上且0.15μ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特别是涉及具有粘接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系二次电池(以下,有时简写为“二次电池”。)具有小型、轻质且能量密度高、进而能够反复充放电的特性,已在广泛的用途中使用。而且,二次电池通常具有正极、负极以及隔离正极和负极来防止正极和负极之间短路的间隔件等电池构件。
在此,近年来,在二次电池中,使用具有以提高电池构件间的粘接性为目的的粘接层的电池构件。
具体而言,使用在集流体上设置电极复合材料层而成的电极基材上进一步形成粘接层而成的电极、以及在间隔件基材上形成粘接层而成的间隔件,将它们作为电池构件。而且,作为在电极基材、间隔件基材上形成粘接层的方法,提出了例如准备在脱模基材上形成粘接层而成的层叠体,转印在脱模基材上形成的粘接层的方法等(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此外,在例如专利文献2等中,提出了以下技术:从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通过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未形成电极复合材料层(正极复合材料层)的部分、和在负极集流体上形成的电极复合材料层(负极复合材料层)相对的部分上配置层叠体,且该层叠体具有包含树脂膜的基材和形成于该基材上的粘接层,由此,抑制电极间的短路的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31163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256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用于二次电池的、具有基材和形成于基材上的粘接层的层叠体,有时会以例如卷绕状态或者层叠状态进行保存和运输。
然而,当在基材上形成粘接层而成的上述现有的层叠体以这样的状态保存和运输时,有时经由层叠体邻接的基材会彼此胶着,即产生粘连,引起不良的发生、生产率的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粘连产生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以抑制粘连产生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具有规定的性状的基材层上形成粘接层,可以得到能抑制粘连产生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以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本发明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其具有非多孔基材层、和在上述基材层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粘接层,上述基材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比上述基材层另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这样,如果在表面粗糙度大的表面侧形成粘接层,那么,即使在以卷绕状态或层叠状态进行保存和运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粘连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中,“表面粗糙度”是指根据JIS B0601(1994)求得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瑞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瑞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11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燃料供给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