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工工件的加工机的工件承放件以及具有工件承放件的加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0900.8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1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M·布拉泽;G·菲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快激光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26/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工 工件 承放件 以及 具有 | ||
用于加工工件的加工机的工件承放件(8)具有扁平的工件支承元件(9)以及吸除设备(14)。工件在工件加工期间支承在工件支承元件(9)的工件侧(12)上。朝与工件侧(12)背离的下侧,工件支承元件(9)对于载有由加工造成的排放物的排出气流是能穿过的。吸除设备(14)包括负压产生器和吸除管路(21)。借助吸除设备(14)的负压产生器,从工件侧(12)指向工件支承元件(9)下侧的排出气流能被产生、能以一流动方向被吸除到吸除管路(21)中并且接着能经由吸除管路(21)导出。在此,吸除管路(21)具有在工件支承元件(9)的工件侧(12)下游布置的支承元件侧的吸除开口(31),吸除开口具有的通流横截面能被排出气流沿流动方向通过。吸除管路(21)的吸除开口(31)的通流横截面的开口宽度能可变地调设。补充地或替代地,吸除管路(21)上的吸除开口(31)的位置能可变地调设。用于优选对工件进行热加工的加工机设有前述类型的工件承放件(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工件的加工机的工件承放件,具有
·扁平的工件支承元件,该工件支承元件具有用于在工件加工期间支承工件的工件侧以及与工件侧背离的下侧,并且,该工件支承元件从工件侧朝下侧对于载有由加工造成的排放物的排出气流是能穿过的,以及
·吸除设备,该吸除设备包括负压产生器和吸除管路,其中,借助负压产生器,从工件支承元件的工件侧朝下侧指向的排出气流能被产生、能以一流动方向被吸除到吸除管路中并且接着能经由吸除管路导出,其中,吸除管路具有布置在工件支承元件的工件侧下游的在支承元件侧的吸除开口,所述吸除开口具有通流横截面,所述通流横截面具有开口宽度,并且,吸除管路的吸除开口的通流横截面基于开口宽度而能被排出气流沿流动方向通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优选热加工工件的加工机,该加工机具有加工设备以及前述类型的工件承放件,工件在通过加工设备加工期间能借助所述工件承放件支承。
背景技术
开口所述的现有技术由JP S2002273594A已知。该文献公开了工件承放件,其具有承放篦,承放篦在其上侧上将工件在热加工期间支承。由于热工件加工,在承放篦的上侧上会出现由加工造成的排放物。从在所涉及的工件上的加工部位射出尤其是气体和小固体颗粒。在承放篦的盒状底座中构造有工件承放件的朝承放篦敞开的并且通过分隔壁相互分隔开的三个腔室。在其中每个腔室中,在承放篦下方,吸除设备的三个吸除管路相互平行地并且平行于承放篦地延伸。吸除管路的壁设有吸除开口。在两个纵向端部上,工件承放件的腔室的三个吸除管路衔接到沿吸除管路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收集管路上。每个收集管路的朝向吸除管路的壁元件在吸除管路的横向方向上能移动并且设有三个在移动方向相继的壁开口,这些壁开口的轮廓分别相应于三个吸除管路中的一个吸除管路的通流横截面。收集管路的能移动的壁元件能选择性地运动到打开位态,在打开位态中,壁元件的其中每个壁开口与其中一个吸除管路的内部对齐或运动到关闭位态,在关闭位态中,吸除管路是在其一个端部上分别通过能移动的壁元件的闭合区域封闭。如果在收集管路的能移动的壁元件的打开位态中在收集管路上施加借助吸除设备的真空泵产生的负压,则载有由加工造成的排放物的排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从承放篦的上侧被吸至吸除管路并且通过吸除管路的吸除开口被吸入到吸除管路的内部中。排出气从那里通过能移动的壁元件的与吸除管路的内部对齐的壁开口到达收集管路中。最后,排出气经由收集管路从工件承放件的附近区域被导出。由计算机控制地,始终仅是吸除管路的在工件承放件的以下腔室处的能移动的壁元件运动到打开位态,在该腔室上方发生工件加工。工件承放件的剩余腔室上的能移动的壁元件处于关闭位态中,从而工件承放件的所涉及的腔室的内部中的吸除管路从吸除设备的衔接到收集管路上的真空泵断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相对于现有技术改善由加工造成的排放物的吸除对具体加工情况的匹配。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承放件1和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工机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快激光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通快激光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0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镀覆覆膜的晶粒的微细化方法
- 下一篇:可移除的模块化控制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