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粉末的增材制造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0816.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D.阿克滕;T.比斯根;M.凯斯勒;P.赖歇特;B.梅特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53 | 分类号: | B29C64/153;B29C64/165;B22F3/105;C08L75/04;B33Y70/00;B33Y10/00;B29K75/00;B29K10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华;邵长准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粉末 制造 | ||
1.用于制造物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将颗粒层施加在目标面上;
- 在腔室中,使能量作用于所述层的与物体横截面相对应的所选部分上,使得所选部分中的颗粒结合;
- 对多个层重复所述施加和能量作用的步骤,使得相邻层的结合部分结合,以形成物体;
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述颗粒具有可熔聚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熔聚合物包含热塑性聚氨酯聚合物,其具有
160至270℃的熔融范围,差示扫描量热法;以20K/min的加热速率进行的第二次加热,和
50或更高的根据DIN ISO 7619-1的肖氏D硬度,并且其具有
在温度T下5至15 cm³/10 min的根据ISO 1133的熔体体积速率和
>90 cm³/10 min的在将该温度T提高20℃时的MVR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量作用于所述层的与物体横截面相对应的所选部分上,使得所选部分中的颗粒结合,包括以下步骤:
- 用能量束照射该层的与物体横截面相对应的所选部分,使得所选部分中的颗粒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量作用于所述层的与物体横截面相对应的所选部分上,使得所选部分中的颗粒结合,包括以下步骤:
- 将液体施加在该层的与物体横截面相对应的所选部分上,其中相对于未与液体接触的区域,所述液体提高该层的与其接触的区域中的能量吸收;
- 照射该层,使得在该层的与所述液体接触的区域中的颗粒彼此结合,并且在该层的不与所述液体接触的区域中的颗粒不彼此结合。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施加的颗粒至少暂时被加热或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聚合物具有≥ 50 肖氏D至 ≤ 85 肖氏D的肖氏硬度,DIN ISO 7619-1。
6.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熔聚合物除了聚氨酯聚合物之外还包含选自下述的另外的聚合物:聚酯、ABS、聚碳酸酯或它们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熔聚合物是包含所述聚氨酯聚合物和ABS的共混物,其中所述聚氨酯聚合物的熔点≥160℃,差示扫描量热法;以20K/min的加热速率进行的第二次加热,且共混物中ABS的比例为≥1 重量%至≤40 重量%,基于共混物的总重量计。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熔聚合物是包含所述聚氨酯聚合物和聚酯的共混物,其中所述聚氨酯聚合物的熔点≥160℃,差示扫描量热法;以20K/min的加热速率进行的第二次加热,且共混物中聚酯的比例为≥1 重量%至≤40 重量%,基于共混物的总重量计。
9.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熔聚合物是包含所述聚氨酯聚合物和基于双酚A 和/或双酚TMC的聚碳酸酯的共混物,其中所述聚氨酯聚合物的熔点≥160℃,差示扫描量热法;以20K/min的加热速率进行的第二次加热,且共混物中聚碳酸酯的比例为≥1重量%至≤40重量%,基于共混物的总重量计。
10.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颗粒具有所述可熔聚合物以及另外的聚合物和/或无机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形成的物体经受选自下述的后处理:表面的机械平整、有针对性的局部加热、整个物体的加热、有针对性的局部冷却、整个物体的冷却、物体与水蒸气接触、物体与有机溶剂的蒸气接触、用电磁辐射照射物体、将物体浸入液浴中或它们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08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末基增材制造法
- 下一篇:具有自适应电路的非侵入性神经激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