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9352.7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8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金泽富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3H9/72 | 分类号: | H03H9/72;H03H9/145;H03H9/6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国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器 高频 前端 电路 通信 装置 | ||
多工器(1)具备与共同端子(90)及发送输入端子(91)连接的发送侧滤波器(11)以及与共同端子(90)及接收输出端子(92)连接的接收侧滤波器(12),发送侧滤波器(11)具备多个串联臂谐振器(101~104)、以及多个并联臂谐振器(201,202)及并联臂电路(203),在最靠近共同端子(90)而连接的串联臂谐振器(101)所具有的IDT电极中,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大,排列方向的端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弹性波滤波器的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多频带的高频信号进行分波或合波的多工器中,广泛使用了具有低损耗及高衰减这样的特征的多个弹性波滤波器与共同端子连接的结构。但是,当增大输入信号时,弹性波滤波器产生因其非线性度而引起的谐波失真成分。当该谐波失真成分变大时,弹性波滤波器的耐电力性及噪音性能等劣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梯型的发送侧弹性波滤波器中不改变静电电容而分割任意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结构。由此,串联分割后的弹性波谐振器的每单位面积的消耗电力变低,能够提高耐电力性,另外,能够抑制互调失真(IMD: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746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将弹性波滤波器作为构成多工器的一个滤波器来应用的情况下,通过经由共同端子而输入的与各滤波器的通带的频率之和或之差的组合相当的干扰波、和与该弹性波滤波器的发送频带对应的非线性谐波失真成分的互调,产生与其他滤波器的接收频带相等的频率的IMD。由于该IMD的影响,该其他滤波器的接收灵敏度劣化。即,在抑制与共同端子连接的其他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劣化这一观点上,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弹性波滤波器的IMD抑制不够。另外,当将弹性波谐振器分割为多个时,弹性波滤波器变大,导致多工器大型化。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在多个滤波器与共同端子连接的多工器中,在抑制一个滤波器中的互调失真的产生的同时,抑制了该多个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劣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多工器具备:共同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第一滤波器,其与所述共同端子及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以及第二滤波器,其与所述共同端子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滤波器不同的通带,所述第一滤波器具备: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配置在连结所述共同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的路径上;以及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配置在所述路径及接地之间,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分别是具有形成在具有压电性的基板上的叉指换能器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所述IDT电极由相互平行配置的多个电极指构成,在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中的最靠近所述共同端子而连接的串联臂谐振器即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中的最靠近所述共同端子而连接的并联臂谐振器即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中的至少一方所具有的所述IDT电极中,所述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大,所述排列方向上的端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小。
在作为弹性波滤波器的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与共同端子连接的多工器中,可以设想如下情况:根据第一滤波器的非线性度,通过第一滤波器的通带的信号成分与经由共同端子而输入的干扰波成分的非线性响应,在第二滤波器传播与第二滤波器的通带相等的频率的互调失真成分,第二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劣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9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