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中继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80078879.8 | 申请日: | 2018-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8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糸田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雪梅;王秀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中继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车载中继装置。车载中继装置200具备层2中继部131和层3中继部132,第一层L1至第三层L3是硬件电路,第四层L4以上由微型计算机140执行。由于由硬件电路构成第一层L1至第三层,所以层3中继部132是硬件电路。通过将层3中继部132设为硬件电路,从而处理变快快。因而,不易产生通信延迟。此外,通过设为硬件电路,还能够抑制发热。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7年12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236713号,并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载中继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车载通信网络使用中继装置的技术。中继装置具备多个端口,将输入到一个端口的信号发送至与相同的中继装置连接且由输入的信号所包含的目的地所指定的其它终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1269号公报
具备中继功能的车载ECU由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ASIC构成,其上方的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因此,在通过作为第三层的网络层实现中继功能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通过软件实现中继功能。
然而,由于网络层中的中继需要横跨网络的中继,所以处理负荷较高。其结果即使使用高功能的微型计算机,也有可能产生通信延迟。另外,由于处理负荷较高,所以发热有可能变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不易产生通信延迟且还能够抑制发热的车载中继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车载中继装置:具备层2中继部和层3中继部。在上述车载中继装置中,第一层至第三层的由能硬件电路执行,第四层以上的功能由微型计算机执行。
在该车载中继装置中,由于硬件电路执行第一层至第三层的功能,所以层3中继部是硬件电路。通过将层3中继部设为硬件电路,由此处理变快。因而,不易产生通信延迟。此外,通过设为硬件电路,也能够抑制发热。而且,由于微型计算机只要执行第四层以上的功能即可,所以微型计算机也能够使用不太那么高功能的微型计算机。
附图说明
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参照附图并通过下述的详细描述会变得更加明确。在该附图中:
图1是表示车载通信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中继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中继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车载通信系统10的构成例。车载通信系统10按照车载以太网的标准来构成。此外,以太网是注册商标。车载通信系统10搭载在车辆C上。
图1所示的车载通信系统10具备:六个终端ECU20、以及一个中继装置100。当然,终端ECU20的数量是一个例子,能够具备任意的数量的终端ECU20。
终端ECU20相当于经由电缆30与中继装置100连接的节点。节点也可以是传感器等ECU以外的设备。另外,可连接有其它中继装置作为节点。各个终端ECU20直接仅与中继装置100进行通信。终端ECU20在向其它节点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使信号包括成为目的地的节点的地址。将该信号经由电缆30向中继装置100输出。电缆30例如是双股扭绞电缆。
中继装置100将与该中继装置100连接的多个节点分为两个VLAN(Virtual LAN)40、50。此外,两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将多个节点分为3个以上的VLAN40、50。中继装置相当于车载中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8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