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能性构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78640.0 | 申请日: | 2018-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3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岩间真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59/02 | 分类号: | B29C59/02;A61M37/00;B23K26/067;B23K26/352;B29C59/1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构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功能性构件,在其表面形成有多个微针,相邻的所述微针间的间隔在1~500μm的范围内,所述微针的直径在0.25~250μm的范围内,所述微针的高度在5~200μm的范围内。在所述微针之间的所述表面也可以形成有微孔。所述微孔可以具有与所述微针的直径相当的内径。所述微针可以是弯曲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在表面形成有多个针状的微小突起即微针的功能性构件,正在研究利用了在其表面表现出的疏水性等的各种应用、在医疗用的纳米贴片中的应用。公开了下述方法作为形成微针的方法,例如对玻璃基材照射飞秒激光以进行烧蚀加工,从而得到形成有多个针状凹部的母模,并将针状凹部的图案转印于树脂而形成形成有针状凸部的二次模,并进一步形成三次模,最终制造出由树脂组成的针状体(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64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由于使用了基于飞秒激光的烧蚀加工,因此针状凹部以及最终制造出的针状体的大小受到飞秒激光的光斑尺寸限制。另外,由于在制作出最终制品之前以多阶段的方式形成模具,因此存在制造工序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表面以自由度较高的大小形成有多个微针的功能性构件、及其简单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在表面形成有多个微针,相邻的所述微针间的间隔在1~500μm的范围内,所述微针的直径在0.25~250μm的范围内,所述微针的高度在5~200μ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针之间的所述表面形成有微孔。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具有与所述微针的直径相当的内径。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是弯曲的。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外形形状具有将所述表面侧作为底面立起设置的大致圆锥形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凹陷为凹状的形状。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针的前端部形成有直径为500nm以下的细微的凹凸。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构件由不锈钢或者铝系的金属构成,或者由树脂构成。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构件作为接合部件或者催化剂保持件发挥功能。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制造在由金属构成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微针的功能性构件,所述功能性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对初始构件的表面照射激光且在第一方向上以间隔d进行扫描的工序,所述微针间的间隔在1~500μm的范围内,所述微针的直径在0.25~250μm的范围内,所述微针的高度在5~200μm的范围内,将所述激光的光斑尺寸半径设为ω,设定对于ω使0<Δ<2ω成立的参数Δ,并以使d<2ω+Δ成立的方式设定间隔d。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为亚纳秒-纳秒脉冲激光。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表面扫描所述激光。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功能性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扫描所述激光的扫描速度为20mm/s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8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