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78222.1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3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八木洋;稻田幸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塚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5/28 | 分类号: | B32B5/28;C08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邸万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叠层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其为具有A层和B层、在所述B层的单面或两面设有所述A层的复合叠层体,所述A层包含平均纤维长为1μm~300μm的无机纤维(a1)和热塑性树脂(a2),所述B层包含平均纤维长为1mm以上的强化纤维(b1)和热塑性树脂(b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纤维(a1)的平均长径比为3~2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纤维(a1)为选自钛酸钾和硅灰石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纤维(a1)的含量在所述A层所含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中为1质量%~40质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纤维(b1)为选自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纤维(b1)的平均纤维径为1μm~50μm。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纤维(b1)的含量在所述B层所含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中为10质量%~80质量%。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塑性树脂(a2)为选自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脂肪族聚酰胺(PA)树脂、半芳香族聚酰胺(PA)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聚醚芳香族酮树脂、聚醚酰亚胺(PEI)树脂和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塑性树脂(b2)为选自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脂肪族聚酰胺(PA)树脂、半芳香族聚酰胺(PA)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聚醚芳香族酮树脂、聚醚酰亚胺(PEI)树脂和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A层的表面的最大高度(Sz)为50μ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其用于汽车部件。
12.一种复合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复合叠层体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包含平均纤维长为1mm以上的强化纤维(b1)和热塑性树脂(b2)的片材(b3)的单面或两面,叠层配置包含平均纤维长为1μm~300μm的无机纤维(a1)和热塑性树脂(a2)的膜(a3),通过将上述叠层物进行加热和加压,将片材(b3)和膜(a3)一体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a3)的厚度小于500μm。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复合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b3)的厚度为0.3mm~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塚化学株式会社,未经大塚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82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处理传输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工厂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