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火器组装体及气体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77599.5 | 申请日: | 2018-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3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野田晃史;浮田信一朗;平野干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唐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器 组装 气体 发生器 | ||
点火器组装体具备点火器、配置于点火器的周围的金属制套环、和树脂接合部。金属制套环具有:接合面部,其具有以在接合状态下包围点火器的一部分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环状面,该环状面被树脂接合部覆盖而与该树脂接合部接触;第1接合槽,其在接合面部中于环状面开口,并且沿点火器的周向呈环状延伸,第1接合槽的开口部中的第1内周缘以在第1内周缘的整周上与沿着将点火器作为中心时的放射方向延伸的第1虚拟线相交的方式形成,并且在第1内周缘的整周上具有第1角部,所述第1角部由环状面和第1接合槽的内壁面形成,且具有第1规定角度;和第2接合槽,其在较第1角部位于更靠下方位置的、第1接合槽的内壁面开口,并且沿点火器的周向呈环状延伸,第2接合槽的开口部中的第2内周缘以在第2内周缘的整周上与沿着将点火器作为中心时的放射方向延伸的第2虚拟线相交的方式形成,并且在第2内周缘的整周上具有第2角部,所述第2角部由第1接合槽的内壁面和第2接合槽的内壁面形成,且具有第2规定角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树脂材料将通过供给着火电流来工作的点火器接合于金属制套环而成的点火器组装体、以及包含该点火器组装体、通过点火器的工作而使气体发生剂燃烧从而产生燃烧气体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包含通过供给着火电流来工作的点火器的点火器组装体是将该点火器介由树脂材料固定于金属制套环而形成的。而且,点火器组装体介由该金属制套环安装于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等安全装置而被广泛利用。就这样的安全装置而言,重要的是在需要时点火器组装体工作,装配有该点火器的装置可靠地发挥功能。并且为此,必须避免引火药的吸湿。通常,若点火器组装体中点火器与金属制套环之间的由树脂材料带来的密闭性低,则存在下述情况:大气中的水分从点火器组装体的外部经由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微小间隙(例如金属制套环与树脂之间的间隙)而进入装置内,发生不良情况。因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在包围点火器的金属制套环的规定面并排配置多个与树脂材料接触的环状槽,并将树脂材料放入在该槽中,由此实现由树脂材料的收缩力带来的密闭性的提高。
另外,作为使得点火器组装体中的点火器与金属制套环之间的由树脂材料带来的密闭性提高的其他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在包围点火器的金属制套环的规定部位形成环状的突起部,以用树脂材料将该突起部夹入的方式将点火器与金属制套环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6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21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262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金属制套环中,与树脂材料接触的环状槽的数目少时,将导致点火器组装体中的点火器与金属制套环之间的由树脂材料带来的密闭性降低,水分进入,并且容易在金属制套环上生锈。一旦生锈,则密闭性将大幅降低,水分进一步进入,因此,湿气会进入装配有点火器组装体的装置内部,难以正常工作。
另一方面,如现有技术那样,将多个与树脂材料接触的环状槽并排地配置于金属制套环时,能够实现树脂材料与金属制套环的接触面积的增加,因此相应地可期待点火器与金属制套环之间的由树脂材料带来的密闭性的提高。但是,金属制套环中需要有以包围点火器的方式排列多个槽的空间,因此在点火器的周围,金属制套环的宽度变宽,阻碍了金属制套环的紧凑化。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技术,将点火器组装体中的对点火器加以固定的树脂材料与金属制套环之间的密闭性保持为较高水平、并且实现金属制套环的紧凑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赛璐,未经株式会社大赛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75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