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7090.0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6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冈村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87 | 分类号: | F16F1/387;B60K1/00;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的防振装置。解决手段:在电动汽车用防振装置(300)配设于汽车的车身的状态下的内筒部件(10)的水平方向外侧的区域形成有沿着轴O方向贯通的凹缺部(233b),且具备在以轴O为中心的径向上连结该凹缺部(233b)的内面间的连结部(333e)。由此,能够提高连结部(333e)的防振效果,并抑制防振基体(330)的上方侧弹性部(233c)及下方侧弹性部(233d)因振动源的驱动所引起的振动而共振。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电动汽车用防振装置(300)的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的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将汽车的驱动源支承于车身的防振装置由:形成为筒状的内筒部件、形成为围绕该内筒部件的外侧的筒状的外筒部件、以及连结这些内筒部件及外筒部件的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防振基体构成。
根据这种防振装置,一般在防振装置配设于汽车的车身的状态下,在与内筒部件在重力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的防振基体形成沿着内筒部件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在重力方向上负载有规定范围内的载荷的情况下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具备贯通孔的防振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若向重力方向的载荷为规定范围以上,防振基体变形而贯通孔的内侧的空间坍塌(贯通孔的内面彼此抵接),则动态弹簧常数会急剧增高。
本申请的申请人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开发了如下的防振装置(在提出本申请时尚未公知),其在防振装置配设于车身的状态下,防振基体在比内筒部件更靠水平方向外侧的区域具备沿着轴向贯通的凹缺部,且在重力方向上与内筒部件重叠的位置未形成防振基体的贯通孔,且径向上的防振基体的自由长度设定为相对于与内筒部件连结侧的防振基体的轴向长度为0.5倍以上且1.0倍以下,在径向的各位置沿着轴向连续地切断的情况下的防振基体的切断面的截面积在径向的各位置设定为恒定,在到防振基体的自由长度的30%为止的范围内,重力方向的载荷相对于防振基体的挠曲量的特性具有线性。
根据该防振装置,能够通过凹缺部减小防振基体整体的重量,使防振基体的固有振动频率比由于使驱动源驱动而输入防振基体的规定范围的振动频率更高,抑制防振基体共振,并且在内筒部件的重力方向的两外侧未形成通向防振基体的贯通孔,使重力方向的载荷相对于防振基体的挠曲量的特性具有线性。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由于使驱动源驱动而输入防振基体的规定范围的振动频率下,防振装置的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85305号公报(例如,段落0027、图1等)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防振装置中,虽然能够使防振基体的固有振动频率比由于使驱动源驱动而输入防振基体的规定范围的振动频率更高,抑制防振基体共振并抑制防振装置的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但是,在规定范围以上的振动频率下共振的情况下的动态弹簧常数依然高达规定值以上。因此,新发现了如下问题点:在切换了驱动源的转速等情况下,若通过驱动源的驱动而输入防振基体的振动频率在规定范围以上,则与防振基体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动态弹簧常数会增高至规定值以上。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防振装置中,提供一种在防振基体共振时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的防振装置。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未经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70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复合产品的改进工艺
- 下一篇:电磁操作的联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