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6594.0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6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土桥诚悟;南秀和;小林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06;C22C38/6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朝鲁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冷轧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具有75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TS)、延展性和拉伸凸缘性优异的高强度钢板。该高强度冷轧钢板具有规定的成分组成,微观组织以面积率计含有铁素体:50~90%、淬火马氏体:1~8%、回火马氏体:3~40%和残余奥氏体:6~15%,且淬火马氏体的平均晶体粒径为2.5μm以下,使用淬火马氏体的周长D和面积M以4πM/D2定义的圆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50以上,淬火马氏体的面积率fM与淬火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的合计面积率fM+TM的比fM/fM+TM为5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冷轧钢板,特别涉及延展性和拉伸凸缘性优异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另外,本发明涉及上述高强度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油耗效率提高的要求越来越高,广泛使用高强度钢。汽车用薄钢板是在冷压工序中成型为所需的形状,因此要求高的延展性,一般钢板的强度与延展性是相反的,所以进行过各种关于提升高强度钢板的延展性的各种研究。其中,开发了活用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InducedPlasticity:TRIP)效应的低合金TRIP钢板,并在广泛使用。但是,TRIP钢板的残余奥氏体在加工中相变而成的马氏体极硬,因此在拉伸翻边成型(stretch flanging)时容易成为裂纹的起点,拉伸凸缘性低有时成为问题。
为了改善这样低的拉伸凸缘性,进行了过各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关于以铁素体为母相组织、具有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作为硬质相组织的延展性和拉伸凸缘性优异的拉伸强度528~1445MPa的钢板的技术。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关于以作为硬质相组织的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为主体且具有规定的多边形铁素体的延展性和拉伸凸缘性优异的拉伸强度813~1393MPa的钢板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45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051238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现有的钢板中,发现延展性、拉伸凸缘性有一定的改善,但寻求开发出一种以更高的水准兼得延展性和拉伸凸缘性的高强度冷轧钢板。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目的在于获得具有75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TS)、延展性和拉伸凸缘性优异的高强度钢板。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应予说明,本发明中,“延展性优异”是指TS与总伸长率(El)的积(TS·El)为20000(MPa×%)以上。另外,本发明中,“拉伸凸缘性优异”是指TS与扩孔率(λ)的积(TS·λ)为30000(MPa×%)以上。
本发明人等为了获得具有75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TS)、延展性和拉伸凸缘性优异的高强度钢板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得到以下的见解。
(1)通过控制钢坯加热温度、精轧出口侧温度、卷绕温度、冷轧的压下率和到第1均热温度为止的加热速度,能够控制淬火马氏体的圆度指数。
(2)通过控制铁素体+奥氏体二相区域的第1均热温度、和第1均热温度~500℃的平均冷却速度,能够控制退火后的组织中的铁素体的面积率。
(3)在上述冷却过程中冷却至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以下,其后升温至上贝氏体生成温度区域进行均热处理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冷却停止温度、冷却速度和均热温度,能够控制退火后的组织中的回火马氏体、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面积率。
(4)在上贝氏体生成温度区域的均热处理后,冷却至室温的最终冷却过程中,通过控制到200℃为止的冷却速度,能够控制相对于淬火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的合计面积率的、淬火马氏体的面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6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