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氰基丙烯酸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4980.6 | 申请日: | 2018-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6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R·巴恩斯;R·海尔塞;R·P·图利;M·洛阿内;R·A·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高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6 | 分类号: | C09J4/06;C09J151/00;C09J175/04;C09J175/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祁丽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丙烯酸酯 组合 | ||
公开了具有热塑性聚氨酯的氰基丙烯酸酯组合物,其被配制成不可流动的软固体或半固体块(例如以棒形式)。
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固化的氰基丙烯酸酯组合物,其在室温(25℃)下不可流动并且适合用作粘合剂组合物,例如固体或半固体形式(诸如棒形式)。
相关技术简述
传统的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材料是酸稳定化的单组分(单体)流动液体形式粘合剂,其在与水分(弱碱)接触时在室温(25℃)下迅速反应,并且特别适合在紧密胶层(bondlines)之间使用。基于常规的室温(25℃)液体形式氰基丙烯酸酯单体(例如β-甲氧基氰基丙烯酸酯、氰基丙烯酸丁酯或氰基丙烯酸乙酯(也称为2-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固体形式组合物对于工业和商业应用范围是高度期望的。例如,一种这样的工业/商业应用将是在适用于手持设备和显示器的粘合剂组合物中。
室温下为固体的氰基丙烯酸酯单体是已知的,诸如氰基丙烯酸苯乙基酯、氰基丙烯酸乙基己基酯和氰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这种室温固体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可用于制备棒形式和带形式的氰基丙烯酸酯产品。然而,基于这些单体的组合物相比于包含常规的室温液体形式氰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组合物在度量范围内表现不佳。并且固体氰基丙烯酸酯单体通常是昂贵且难以合成的非标准特种化学品。
在过去已经使用添加剂来使液体形式氰基丙烯酸酯组合物增韧并赋予在室温下的组合物坚固性。然而,确定合适添加剂具有挑战性,该添加剂可溶于液体形式氰基丙烯酸酯单体,不与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反应,并且还在添加到氰基丙烯酸酯单体时产生稳定的固体形式组合物。
已知添加气相法二氧化硅能够向可固化液体氰基丙烯酸酯组合物赋予触变行为和增加的粘度;然而,超过一定量,气相法二氧化硅会沉淀,并且因此,如果单独使用,则气相法二氧化硅不适合于形成例如固体棒形式的可固化氰基丙烯酸酯组合物。例如,公知的是将粘合剂配制为“棒”组合物。关于棒粘合剂的专利文献是广泛的,并且涵盖广泛范围的粘合剂类型,从乳液粘合剂经由溶剂基粘合剂到接触粘合剂,以及用于制备从热固性聚合物经由天然聚合物到惰性填料的胶棒的胶凝和硬化添加剂。一种这样的粘合剂棒的公知实例是以商品名由Henkel AGCo.KGaA销售的,其是是乳液基粘合剂。
已知称为‘稳定剂’的物质可以加入包含可固化氰基丙烯酸酯组分的组合物,以稳定反应性氰基丙烯酸酯基单体,从而抑制过早聚合。存在本领域已知的许多这样的稳定剂;例如路易斯酸,诸如三氟化硼(BF3),或稳定剂诸如二氧化硫(SO2)。
在专利文献中,以下专利代表已配制成软固体(且更特别地为棒)的粘合剂组分。美国专利号5433775公开了一种由淀粉衍生物的水基制剂和作为成型凝胶形成组分的肥皂凝胶构成的粘合剂棒。还参见美国专利号5371131。美国专利号3846363涉及一种粘合剂蜡笔组合物,其含有作为添加剂的山梨醇-苯甲醛反应产物。美国专利号4639475公开了一种粘合剂棒,其包含作为凝胶形成组合物的山梨醇和/或木糖醇和苯甲醛以及粘合剂树脂,该粘合剂树脂是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与低级氧化烯加合物类型的非离子润湿剂的部分中和的酸性磷酸酯的反应产物。日本专利申请(Kokai)51-103939描述了棒状环氧粘合剂和与其一起使用的棒状环氧硬化剂。JP‘939专利文献中公开的胶棒似乎通过适当地将胶凝剂或/或水和/或有机溶剂与液体或溶液型环氧粘合剂和环氧硬化剂混合而获得。汉高的WO2007/049258A1涉及包装在口袋大小的涂覆器分配器中以供使用的不可流动或凝胶形式的增稠氰基丙烯酸酯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由聚乙二醇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部分构成的聚合物材料。汉高的DE19957677描述了一种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涂层或密封材料,其还含有醛或酮与多元醇的至少一种缩合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高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汉高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4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