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伪油墨用ALNICO系磁性粒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4551.9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7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崔源均;金水東;金洪健;姜珠希;金贤洙;金爱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铸造;安全印刷与ID卡操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20 | 分类号: | H01F1/20;H01F3/08;C09D11/03;B42D25/369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苏志莲;王刚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油墨 alnico 磁性 粒子 | ||
根据本发明的AlNiCo系磁性粒子是包括含有Al、Ni和Co的核粒子以及包裹上述核粒子的无机壳的硬磁性粒子,上述核粒子是D50为12μm以下的超微细粒子,上述D50为在核粒子的粒径累积分布中相当于50%的粒子大小,上述核粒子具有下述式1、式2和式3的组成均匀性。式1:10≤UNF(Al),式2:10≤UNF(Ni),式3:10≤UNF(Co),在式1中,UNF(Al)是以重量%为组成基准的、核粒子之间的平均Al组成除以Al组成的标准偏差而得到的值,在式2中,UNF(Ni)是以重量%为组成基准的、核粒子之间的平均Ni组成除以Ni组成的标准偏差而得到的值,在式3中,UNF(Co)是以重量%为组成基准的、核粒子之间的平均Co组成除以Co组成的标准偏差而得到的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油墨用AlNiCo系磁性粒子及包含其的防伪油墨,详细地涉及由于磁性粒子具有根据已设计的值的优异的组成均匀性而能够具有均匀的硬磁性特性和提高了的防伪性的防伪油墨用AlNiCo系磁性粒子及包含其的防伪油墨。
背景技术
防伪物质在需要防止伪造的领域中可以说是必需的。作为一个例子,在防伪印刷领域中,对支票、邮票、礼券、凭证、债券等有价单证使用防伪物质。
目前已知对防伪物质中的磁性体涂覆无机物而形成的核壳结构的磁性粒子,并且,已知为了使磁性体的深色变亮而涂覆无机物,或者为了提高磁性粒子的机械物性而进一步涂覆其他种类的无机物(韩国公开专利第2013-0072444号)。
近来,正在尝试进行利用防伪物质的用于使防伪制品的防伪性极大化的研究。作为该研究的第一步,是使磁性粒子的顽磁力和磁化密度位于特定区域内的方法,更详细而言,提出了混入顽磁力相对大的强磁性粒子和顽磁力相对小的软磁性粒子而形成特定形状或图案时,能够使防伪制品的防伪性极大化的可能性。
但是由于高度发展的测定装置的进化,如果防伪物质具有单纯的图案或者所混入的磁性粒子的顽磁力差异过大,则有可能被一般的设备容易地识别,因此,要求具有特定窗口(Window)的顽磁力和磁化密度,使得防伪物质只能被昂贵的高分辨率识别设备(以下称为“昂贵的识别设备”)所识别。
但是现有的磁性粒子在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面仍然存在如下的问题。1)如果磁性粒子的磁化密度过大或小的情况下,昂贵的识别设备在测定磁性粒子的固有信号的方面发生困难。2)磁性粒子的大小过大或小的情况下,磁性粒子难以有效地反射太阳光,因此变得难以隐蔽本来就是深色的磁性粒子,由此导致其防伪性急剧降低,而且可能在防伪印刷工序中诱发印刷不良之类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案,可以提出i)使相对小的纳米粒子与粘合剂进行凝聚而制造的方法,ii)将相对大的粒子粉碎至所需的大小的方法。
但是,i)的粘合剂凝聚方法可能发生与磁性粒子进行凝聚时粘合剂溶胀(swelling)的问题,因此难以制成具有特定大小和特定形状的防伪用磁性粒子。
ii)的粉碎方法与i)的粘合剂凝聚方法相比不添加粘合剂,因此,可能在顽磁力、磁化密度、纯度、费用等方面有利。
但是,ii)的粉碎方法一般通过粉碎(Crush)方法进行制造,本身确认了粉碎方法难以将粒度调节至数微米水平。而且,将顽磁力相对大的物质作为起始物质来开始的粉末会发生随着尺寸变小而顽磁力也大幅缩小的现象。
除了这样的两种方法以外,作为将磁性粒子制成特定大小的方法,已知有雾化法。雾化法根据冷却介质的种类而分为气体喷雾法、水喷射法和混合喷雾法。一般来说,雾化法将合金的熔融金属通过喷嘴等喷到冷却介质中,使熔融金属与冷却介质发生冲撞而使熔融金属的液滴冷却,由此,能够制造具有数十或数百微米左右的粒径的微细磁性粒子。
但是,水喷射法(water atomization process)主要使用水(H2O)作为冷却介质,因此所制造的粉末的氧化问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铸造、安全印刷与ID卡操作公司,未经韩国铸造、安全印刷与ID卡操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45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