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挡挡位切换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80074026.7 | 申请日: | 201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6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坂口浩二;伊东卓;宫野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F16H63/38 | 分类号: | F16H63/38;F16H61/32;F16H63/34;H02K7/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吕文卓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换挡 切换 系统 | ||
在马达轴(105)与输出轴(15)之间形成有游隙,能够利用游隙使卡合部件(26)下落到谷部(221~24)。以驱动电路(41、42)、马达绕组(11、12)、将驱动电路(41、42)和马达绕组(11、12)连接的连接配线(71、72)、以及运算部(51、52)作为马达驱动系统。将马达驱动控制系统设有多个系统,以使得当在卡合部件(26)从谷部(221~24)向峰部(226~228)的移动中即爬升中马达驱动控制系统发生异常时,避免由于包含被向输出轴(14)传递的齿槽转矩即输出轴齿槽转矩以及基于施力部件(25)的负荷转矩的转矩的平衡从而输出轴(15)停止的中间挡位停止异常的发生。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7年11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222865号,这里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挡挡位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根据来自驾驶员的换挡挡位切换要求对马达进行控制从而切换换挡挡位的换挡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利用在2个中间齿轮之间设置的规定量的空隙而对谷底的位置进行学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7536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止动弹簧的施力是使辊部落入谷部而作用的力。在换挡挡位切换系统中,当切换挡位时,随着辊部在峰谷间的移动,反复发生弹簧载荷在促进马达转矩的方向上起作用的状态和在妨碍马达转矩的方向上起作用的状态。
作为驱动源,在使用产生齿槽转矩的马达的情况下,产生弹簧载荷所引起的负荷转矩、与齿槽转矩及马达摩擦等所引起的转矩相平衡的转矩平衡点。这里,发现了以下新课题,即:在换挡挡位的切换中发生了无法驱动马达的马达关闭(off)故障的情况下,根据马达关闭故障发生时的马达位置,转矩平衡,输出轴停止在中间挡位。如果输出轴停止在中间挡位,则无法在自动变速机中产生适当的液压,可能会导致自动变速机的故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马达驱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产生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马达的驱动继续的换挡挡位切换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换挡挡位切换系统具备马达、驱动电路、输出轴、换挡挡位切换机构和控制部。马达具有马达绕组,产生基于永磁体的齿槽转矩。驱动电路切换向马达绕组的通电。输出轴被传递马达的旋转轴即马达轴的旋转。换挡挡位切换机构具有谷部形成部件、卡合部件以及施力部件。谷部形成部件形成多个谷部以及隔着谷部的峰部,与输出轴一体旋转。卡合部件嵌合于与换挡挡位对应的谷部。施力部件将卡合部件向与谷部嵌合的方向施力。控制部具有进行与马达的驱动控制有关的运算的运算部。
在马达轴与输出轴之间形成有游隙,能够利用游隙使卡合部件下落到谷部。以驱动电路、马达绕组、将驱动电路和马达绕组进行连接的连接配线、以及运算部作为马达驱动控制系统。马达驱动控制系统被设有多个系统,以使得当在卡合部件从谷部向峰部的移动中即爬升中马达驱动控制系统发生了异常时,避免由于包含向输出轴传递的齿槽转矩即输出轴齿槽转矩以及基于施力部件的负荷转矩的转矩的平衡从而输出轴停止的中间挡位停止异常的发生。
由此,在卡合部件的爬升中一部分马达驱动控制系统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马达的驱动继续,并且避免中间挡位停止异常,所以能够防止自动变速机的故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详细记载会更加明确。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线控换挡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线控换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以及马达驱动器的电路图。
图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止动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4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可视化仪器
- 下一篇:PE-RT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