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70660.3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5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三浦功嗣;大见康光;义则毅;竹内雅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B60H1/32;F28D15/02;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3;H01M10/6556;H01M10/6569;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冷却 装置 | ||
冷却器(11)通过工作流体的蒸发潜热来冷却对象设备(2)。冷热源式热交换器(12)利用在制冷循环(30)中循环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的冷热而使在冷却器(11)中蒸发的工作流体散热,使工作流体冷凝。空冷式热交换器(13)利用外部空气的冷热而使在冷却器(11)中蒸发的工作流体散热,使工作流体冷凝。冷却器(11)、冷热源式热交换器(12)和空冷式热交换器(13)通过气体配管(14)和液体配管(15)而连接。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16)检测外部空气温度。饱和温度检测部(17)检测在热虹吸回路(10)中循环的工作流体的饱和温度。散热量调整部(18、20、31、33、38、41、321、322)调整在冷热源式热交换器(12)中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散热量,以使工作流体的饱和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高。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11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211970号,通过参照将其记载内容编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热虹吸回路来冷却对象设备的设备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通过环型的热虹吸回路来冷却作为冷却对象的对象设备的设备冷却装置。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冷却装置所具备的热虹吸回路是通过配管将进行对象设备与工作流体的热交换的冷却器和使在该冷却器中蒸发的工作流体冷凝的两个冷凝器连接而得到的。两个冷凝器中的一个冷凝器是进行外部空气与工作流体的热交换的空冷式热交换器。另一个冷凝器是进行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与工作流体的热交换的冷热源式热交换器。在冷却器内从对象设备吸热而蒸发的工作流体在空冷式热交换器和冷热源式热交换器中分别向外部空气或者制冷剂散热而冷凝,由于成为液体的工作流体的自重而再次流入冷却器。这样,该冷却装置所具备的热虹吸回路通过利用了外部空气的冷热和制冷循环的冷热的工作流体的相变化而冷却对象设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1374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却装置在冷却器的温度比规定的设定温度高时,进行驱动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并逐渐提高该压缩机的转速的控制。另一方面,该冷却装置在冷却器的温度比规定的设定温度低时,进行停止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的驱动的控制。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却装置在进行提高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的转速的控制的情况下,当在热虹吸回路中循环的工作流体的饱和温度变得比外部空气温度低时,在利用外部空气的空冷冷凝器中不再进行工作流体的冷凝。在该情况下,在热虹吸回路中循环的工作流体的冷凝仅在利用制冷循环的冷热的冷热源式热交换器中进行。由此,存在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所消耗的电力量的增加等、制冷循环为了制成冷热而消耗的能量消耗量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冷却装置,能够降低能量消耗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设备冷却装置通过利用制冷循环的冷热和外部空气的冷热的热虹吸回路来冷却对象设备,其中,该设备冷却装置具备:冷却器,该冷却器通过工作流体的蒸发潜热来冷却对象设备;冷热源式热交换器,该冷热源式热交换器利用在制冷循环中循环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的冷热而使在冷却器中蒸发的工作流体散热,使工作流体冷凝;空冷式热交换器,该空冷式热交换器利用外部空气的冷热而使在冷却器中蒸发的工作流体散热,使工作流体冷凝;气体配管,该气体配管将在冷却器中蒸发的制冷剂向冷热源式热交换器和空冷式热交换器引导;液体配管,该液体配管将在冷热源式热交换器和空冷式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向冷却器引导;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该外部空气温度检测部检测外部空气温度;饱和温度检测部,该饱和温度检测部检测在热虹吸回路中循环的工作流体的饱和温度,热虹吸回路构成为包含冷却器、冷热源式热交换器、空冷式热交换器、气体配管和液体配管;以及散热量调整部,该散热量调整部调整在冷热源式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散热量,以使工作流体的饱和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0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标网络、移动体定位系统以及物流管理系统
- 下一篇:语音识别设备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