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用的光学系统和摄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9906.5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9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饭岛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东 |
主分类号: | G02B13/04 | 分类号: | G02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光学系统 装置 | ||
摄像用的光学系统(10)包括以夹着孔径光圈(St)的方式配置于物体侧(11)的负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G1)及配置于像面侧(12)的正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G2)、以及配置于第二透镜组的像面侧的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G3)。第一透镜组(G1)包括从物体侧起按顺序配置的、在像面侧凹下的负折射力的第一透镜(L1)、在像面侧凸出的负折射力的弯月型的第二透镜(L2)以及在物体侧凸出的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L3),第二透镜组(G2)包括从物体侧起按顺序配置的、在像面侧凸出的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L4)、在物体侧凸出的负折射力的弯月型的第五透镜(L5)以及在物体侧凹下的负折射力的第六透镜(L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于摄像机等摄像装置而言较佳的摄像用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许公开公报2012-032626号中,公开了一种成像透镜,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设第一透镜组、孔径光圈、第二透镜组而形成,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力且几乎无焦点,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力,在该成像透镜中,由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设的第1a透镜组、第1b透镜组、第1c透镜组构成第一透镜组,由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设的第2a透镜组、第2b透镜组、第2c透镜组构成第二透镜组,使第2b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面为凹面且使第2b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面为凸面。
发明内容
在紧凑型数字摄像机、无反光镜相机(mirrorless camera)中,期望一种后焦距短且紧凑的摄像用的透镜系统(光学系统)。例如,期望是如下的紧凑的光学系统:在35mm换算时的焦距为30mm前后的广角透镜中,后焦距短,且还充分确保了周边光量。
本发明的方式之一为一种摄像用的光学系统,包括以夹着孔径光圈的方式配置于物体侧的负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及配置于像面侧的正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以及配置于第二透镜组的像面侧的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物体侧起按顺序配置的、在像面侧凹下的负折射力的第一透镜、在像面侧凸出的负折射力的弯月型的第二透镜以及在物体侧凸出的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物体侧起按顺序配置的、在像面侧凸出的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在物体侧凸出的负折射力的弯月型的第五透镜以及在物体侧凹下的负折射力的第六透镜。
该光学系统整体为反远距型,易于获得确保周边光量并明亮的透镜系统。并且,在该光学系统中,包括如下的对称结构:以夹着孔径光圈的方式,从孔径光圈侧起依次配设的在与孔径光圈相反的一侧凸出的正折射力的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在孔径光圈侧凸出的负的弯月透镜(第二透镜、第五透镜)以及在孔径光圈侧凹下的负的透镜(第一透镜、第六透镜)。即,光学系统包括如下的对称结构:以夹着孔径光圈的方式,从外侧起配设的内侧凹下的负的透镜(第一透镜、第六透镜)、外侧凹下且内侧凸出的负的弯月透镜(第二透镜、第五透镜)以及外侧凸出的正的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因而,该光学系统采用夹着孔径光圈的对于像差校正有效的对称的透镜结构,并且能够使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为负-正的反远距型,还容易确保周边光量。
特别地,在该结构中,形成如下的透镜结构:在最靠物体侧,通过负引导(minuslead)的在像面侧凹下的负透镜及在物体侧凹下的负的弯月透镜实现了凹面彼此相向的负透镜的结构,并容易收集远离光轴的光线。因此,能够使光学系统中口径最容易变大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第一透镜)的口径减小,例如能够小于最靠像面侧的透镜直径。因而,能够提供如下一种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为紧凑型,像差校正能力优秀,并且还能够充分地确保周边光量,明亮,且F值(光圈值(FNo.))也小。
另外,也可以为,该结构能够在孔径光圈的像面侧相邻地配置正折射力的透镜,使该第四透镜的焦距f4的绝对值小于其它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即,也可以将焦度最大的透镜作为第四透镜并相邻地配置于孔径光圈的像面侧。能够通过第四透镜的焦距来控制后焦距。另外,能够提供如下一种光学系统:通过在第四透镜与作为像面的摄像设备之间配置焦度弱的多个透镜,由此后焦距短且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东,未经株式会社日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99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