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屑飞散防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8672.2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6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中嶋弘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30 | 分类号: | B23K1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屑 飞散 防护罩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在旋转切削器(6)的头部(6b)上的切屑飞散防护罩(1)。切屑飞散防护罩(1)具有环状部(1a)和板状部(1b),环状部(1a)可拆卸地外嵌于头部(6b)的外周缘部,板状部(1b)从环状部(1a)的内周部分向环状部(1a)的内侧延伸设置,板状部(1b)在环状部(1a)外嵌于头部(6b)的状态下将旋转切削器(6)的缺口槽部(6e)的对应于头部(6b)的区域封闭。当环状部(1a)外嵌于头部(6b)时,环状部(1a)和板状部(1b)与头部(6b)的表面齐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屑飞散防护罩,该切屑飞散防护罩在用电极头修磨器(tipdresser)切削点焊用电极头的顶端部时防止切削时产生的切屑飞散。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点焊中在反复进行焊接作业时氧化皮膜会附着于电极头的顶端部。而且,如果在氧化皮膜附着于电极头顶端部的状态下直接进行点焊,则焊接部的质量会下降,因此通常使用电极头修磨器定期切削电极头的顶端部进行去除氧化皮膜的作业。
但是,如果用上述电极头修磨器切削电极头的顶端部时产生的切屑飞散到周围,则切屑有可能会与电极头接触而损伤其表面,或者附着到其他装置的驱动部而使该驱动部发生故障,因此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切屑飞散到周围。
为了应对此情况,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极头修磨器,其包括旋转轴心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切削器(rotary cutter),在该旋转切削器的上下表面形成有一对弯曲面部,电极头可以在其中心轴与旋转轴心一致的状态下间隙配合于一对弯曲面部。在旋转切削器的侧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缺口槽部(cutout groove part),缺口槽部的各端部分别连接于各弯曲面部,在该缺口槽部的内表面安装有用于切削电极头的顶端部的板状切削部。在电极头修磨器上旋转切削器的下方,覆盖下侧弯曲面部安装有罩壳,在该罩壳上形成有与下侧弯曲面部对应的开口部。另一方面,在旋转切削器的上表面,覆盖上侧弯曲面部固定有具有电极头插孔的圆板状切屑飞散防护罩。而且,在旋转切削器围绕旋转轴心旋转的状态下,如果将一对电极头相对配置于旋转切削器的上下方向两侧,并且使各电极头彼此靠近,则上侧电极头的顶端部穿过电极头插孔,间隙配合于上侧弯曲面部,被切削部切削;另一方面,下侧电极头的顶端部穿过开口部,间隙配合于下侧弯曲面部,被切削部切削。此时,由下侧电极头产生的切屑从下侧弯曲面部的开放侧飞出并移动至罩壳内部,从而防止飞散。另一方面,由上侧电极头产生的切屑从上侧弯曲面部的开放侧飞出,但是会撞上切屑飞散防护罩而弹回,经由缺口槽部移动至罩壳内部,从而防止飞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5162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切屑飞散防护罩由于固定在旋转切削器的上表面,因此需要用于在旋转切削器的上方安装切屑飞散防护罩的空间,相应地导致电极头修磨器的旋转切削器周围尺寸增大。
另外,由于切屑飞散防护罩与旋转切削器一体地旋转,因此希望尽量减少重量以减轻驱动旋转切削器旋转的电动机的负荷。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屑飞散防护罩,该切屑飞散防护罩能够使电极头修磨器的旋转切削器周围紧凑,而且对驱动旋转切削器的电动机所施加的负荷很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切屑飞散防护罩不覆盖旋转切削器的整个表面的结构上下功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极动焊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8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