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钓竿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7331.3 | 申请日: | 2018-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5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壮司;田代亘;高桥宏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A01K87/08 | 分类号: | A01K87/08;A01K8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肖茂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竿 | ||
在筒状的渔轮座(1)的后侧具备硬质的握把管(2),该握把管(2)具备:大径的第一握把部(20),其构成该握把管(2)的前部;大径的第二握把部(22),其构成握把管(2)的后部;以及小径部(21),其构成第一握把部(20)与第二握把部(22)之间的部分,在第一握把部(20)与小径部(21)的边界部分形成有环状角部(23),与环状角部(23)相邻的小径部(21)的前部呈趋向后侧而外侧凹陷地弯曲并且直径变小的凹状弯曲形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筒状的渔轮座的后侧具备第一握把部和第二握把部的钓竿。
背景技术
在筒状的渔轮座的后侧具备第一握把部和第二握把部的钓竿中,在竿体的外周面装配有前后一对由软木、发泡树脂构成的筒状的握把体,由前侧的握把体构成了第一握把部,由后侧的握把体构成了第二握把部。当像这样由软木、发泡树脂构成握把部时,由于材料柔软,因此具有容易握持握把部这样的优点。另一方面,向竿体传导的振动容易通过软木等材料而衰减从而难以向手传导。另外,例如在抛投较重的诱饵那样的情况下,强力地把持握把部,但若像这样强力地把持握把部则握把部稍微变形。若把持的握把部稍微变形,则钓竿与手之间的一体感变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30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5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筒状的渔轮座的后侧具备第一握把部和第二握把部的钓竿中得到线性的操作性、有直接感的操作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在筒状的渔轮座的后侧具备硬质的握把管,该握把管具备:大径的第一握把部,其构成该握把管的前部;大径的第二握把部,其构成握把管的后部;以及小径部,其构成第一握把部与第二握把部之间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将竿头侧设为前侧,将设为竿尾侧后侧。
在该结构的钓竿中,在握把管一体地形成有第一握把部和第二握把部,因此振动传递特性优异,振动从第一握把部、第二握把部直接向手传导。另外,即使强力地把持第一握把部、第二握把部、或者将手强力地按压于第一握把部、第二握把部,第一握把部、第二握把部也难以变形。另外,例如在进行抛投时,在单手抛投的情况下,用单手把持渔轮座、第一握把部而抛投,但此时,第一握把部难以变形,因此可得到线性且有直接感的抛投感。另外,有时进行用一只手把持渔轮座、第一握把部、并用另一只手把持第二握把部而抛投的双手抛投。特别是,在抛投较重的诱饵时双手抛投是有效的。即使在这样的双手抛投的情况下,第一握把部和第二握把部也难以变形,因此可得到线性且有直接感的抛投感。并且,第一握把部与第二握把部不是相互分离独立的分体构件的结构而均一体地形成于作为一个构件的握把管,因此把持第一握把部的手与把持第二握把部的手的一体感强,两手不会分别晃动。因此,能够以牢固的两手的握持感觉来进行抛投动作。因此,即使是较重的诱饵,也能够不抖动地抛投,也容易进行微细的控制。
特别是,优选为,在第一握把部与小径部的边界部分形成有环状角部。通过像这样在第一握把部的后端部设置环状角部,而通过环状角部明确地划分第一握把部与小径部。因此,垂钓人通过环状角部的存在而能够通过手的触感容易地识别第一握把部的存在、第一握把部的范围,从而能够可靠地把持第一握把部。另外,通过在第一握把部与小径部的边界部分形成环状角部,而使把持第一握把部的手难以向小径部侧位置偏移。另外,还能够将小指等手指钩挂于环状角部的后侧。因此能够可靠地把持第一握把部,还能够减轻手的疲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7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