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形成具有形状的制品的方法和设备,具有形状的制品,制造液体透镜的方法和液体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6729.5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3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R·A·贝尔曼;D·F·道森-埃利;S·刘;王传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12 | 分类号: | G02B3/12;C03B23/00;G02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鑫;项丹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成 具有 形状 制品 方法 设备 制造 液体 透镜 | ||
方法包括在具有形状的制品的多个腔体的侧壁上沉积表面改性层。表面改性层由包含可迁移组分的玻璃材料形成。具有形状的制品由玻璃材料、玻璃陶瓷材料或其组合形成。至少一部分的可迁移组分从表面改性层迁移进入具有形状的制品的侧壁的表面区域中,从而在迁移之后,表面区域相比于具有形状的制品的本体具有降低的退火点。表面改性层以及侧壁的表面区域发生再流动。在再流动之后,布置在侧壁上的表面改性层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沉积之前的侧壁的表面粗糙度。
背景技术
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7年10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572,182号的优先权,其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入本文。
2.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形成具有形状的制品的方法和设备,所述具有形状的制品可以用于制造液体透镜。
3.技术背景
等温玻璃压制通常包括采用抛光陶瓷或金属模具,在较低温度(例如,玻璃具有1010泊至1012泊的较高粘度的温度)来压制玻璃板。玻璃的此类高粘度帮助防止玻璃与模具粘着,并且维持了最终制品的表面质量。模具复杂性和较高的压制作用力通常使得等温玻璃压制受限于具有简单几何形貌的小的玻璃制品(例如,眼科透镜)。
发明内容
本文揭示了用于形成具有形状的制品的方法和设备,具有形状的制品,液体透镜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透镜。
本文揭示的方法包括:在具有形状的制品的多个腔体的侧壁上沉积表面改性层。表面改性层由包含可迁移组分的玻璃材料形成。具有形状的制品由玻璃材料、玻璃陶瓷材料或其组合形成。至少一部分的可迁移组分从表面改性层迁移进入具有形状的制品的侧壁的表面区域中,从而在迁移之后,表面区域相比于具有形状的制品的本体具有降低的退火点。表面改性层以及侧壁的表面区域发生再流动。在再流动之后,布置在侧壁上的表面改性层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沉积之前的侧壁的表面粗糙度。
本文揭示了具有形状的制品,其包括由玻璃材料、玻璃陶瓷材料或其组合形成的板材。在板材中形成多个腔体。在所述多个腔体的侧壁上布置表面改性层。表面改性层由包含可迁移组分的玻璃材料形成。所述多个腔体与表面改性层相邻的掺杂区域包括可迁移组分的浓度梯度。
本文揭示了液体透镜,其包括:透镜主体,所述透镜主体包括第一窗,第二窗,布置在第一窗与第二窗之间的腔体,以及布置在腔体的侧壁上的表面改性层。透镜主体包括玻璃材料、玻璃陶瓷材料,或其组合。表面改性层包括包含可迁移组分的玻璃材料。腔体与表面改性层相邻的掺杂区域包括可迁移组分的浓度梯度。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布置在透镜主体的腔体中。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相互是基本不混溶的,并且具有不同折射率,从而在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之间的界面形成透镜。
本文揭示了制造液体透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具有形状的制品的多个腔体的侧壁上沉积表面改性层。表面改性层由包含可迁移组分的玻璃材料形成。具有形状的制品由玻璃材料、玻璃陶瓷材料或其组合形成。将表面改性层加热到加热温度,持续的加热时间足以使得至少一部分的可迁移组分从表面改性层迁移进入具有形状的制品的侧壁的表面区域中,从而使得在迁移之后,表面区域相比于具有形状的制品的本体具有降低的退火点。在具有形状的制品的所述多个腔体的每一个中沉积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相互是基本不混溶的,并且具有不同折射率,从而在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之间的界面形成透镜。将盖子粘结到具有形状的制品的表面,从而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密封在具有形状的制品的所述多个腔体中,并形成液体透镜阵列。
要理解的是,上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仅仅是示例性的,用来提供理解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性质和特点的总体评述或框架。所附附图提供了进一步理解,附图被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各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67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